傳感器的存在與發展,讓物體自此有了觸覺,也讓物體得以活了起來。傳感器作為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件并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可用信號的器件或裝置,對儀器儀表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發展。
然而,各國的傳感器制造的發展上卻各存差異,本期專題儀器儀表商情網和大家一起探討世界各國傳感器制造商的發展。
近年我國建立了傳感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米/納米國家重點實驗室、機器人國家重點試驗室等研發基地,初步建立了敏感元件和傳感器產業,目前我國已有1,688家從事傳感器的生產和研發的企業。國內傳感器制造業人士正大力投入資金,以增加品種、提高質量和經濟效益為目標,加速傳感器產業化,爭取近年內使中國市場上國產的傳感器和儀表元器件的品種占有率達到70~80%、高檔產品達到60%以上。
美國長期安全和經濟繁榮至關重要的22項技術中有6項與傳感器信息處理技術直接相關。美國長期安全和經濟繁榮至關重要的22項技術中有6項與傳感器信息處理技術直接相關。關于保護美國武器系統質量優勢至關重要的對項關鍵技術之中,8項就為無源傳感器。美國空軍2000年舉出15項有助于提高21世紀空軍能力關鍵技術,傳感器技術名列第二。研發方面,美國約有1,300家生產和開發傳感器的廠家,100多個研究院所和院校。
日本工商界人士聲稱“支配了傳感器技術就能夠支配新時代”。日本對開發和利用傳感器技術相當重視并列為國家重點發展6大核心技術之一。日本科學技術廳制定的90年代重點科研項目中有70個重點課題,其中有18項是與傳感器技術密切相關。日本的側重實用化和商品化,先普及后提高,由引進、消化、仿制到自行改進設計創新的路子。前者花錢多,后者花錢少,更快些。研發方面,日本約有800家生產和開發傳感器的廠家。
國外傳感器起步較早,研究技術水平高端。國內的傳感器與國外傳感器差距大,其中國外高端品牌傳感器制造商更是引起行業的關注。究竟有哪些世界傳感器制造商可以稱得上世界巨頭,他們又擁有怎樣的技術和產品?通用電氣公司(GE)是一家多元化的科技、媒體和金融服務公司,也是全球知名傳感器廠商之一……
某機構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傳感器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目前,從全球總體情況看,美國、日本等少數經濟發達國家占據了傳感器市場70%以上份額,發展中國家所占份額相對較少。其中,市場規模最大的3個國家分別是美國、日本和德國,分別占據了傳感器整體市場份額的29.0%、19.5%、11.3%。
未來,隨著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持續增長,對傳感器的需求也將大幅增加;但發達國家在傳感器領域具有技術和品牌等優勢,這種優勢在未來幾年內仍將保持,因此,全球傳感器市場分布狀況并不會得到明顯的改變。
物聯網作為“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歸根到底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進程,由上世紀90年代的“個人電腦—互聯網”時代,到20世紀初的 “手機—移動互聯網”時代,再到當前凸顯超越摩爾的感知時代—“傳感器與物聯網”時代,最后到體現系統集成由智能制造、智能教具、智能交通以及智能農業等構成的智能時代,物聯網正在全球關注下倍道而進。
根據專家預測,用不了4年時間,到2020年,全球范圍內將產生500億種物聯網設備被連接到網絡,同時,全球傳感器當前市場已有百億級,到2025年全球傳感器市場有望達到萬億級,業界紛紛預測物聯網將是繼互聯網之后的下一個風口。
轉向國內,從物聯網市場來看,到2015年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從國家政策來看,特別是2016年作為我國“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提出,在“十三五”期間要促進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的廣泛應用,因此,物聯網的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而傳感器作為物聯網三大層次結構之一的感知層,扮演數據來源先鋒的角色,是實現物聯網的基礎和前提。
![]() |
![]() |
![]() 粵公網安備 44010502000033號 |
粵ICP備16022018號-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