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走進國基南方碳化硅器件生產車間,自動傳輸帶運送器件、組件次第向前,操作人員身影忙碌。
“我們研發了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碳化硅器件模塊,并提速研發效率50%,目前產品裝車量達百萬臺。”中國電科首席專家柏松介紹。
碳化硅器件模塊生產提速的背后,離不開國基南方加強基礎研究創新平臺建設。近年來,國基南方立足國家所需、行業所趨,布局形成南京秦淮創新研發中心、南京江寧產業基地、揚州功率電子產業基地、浙江德清射頻元件產業基地,立足基礎研究創新平臺,與數十家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開展交流合作,為發展射頻電子、功率電子、光電顯示三大產業,穩固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入地方經濟提供有力抓手。
基礎研究創新平臺得益于良好的產品開發能力和規模化基礎,逐步形成了以項目為抓手的協同聯動格局,“串聯”起產業鏈上下游多家企業,催生了以創新為底色的研發生產集群效應。
“芯”潮澎湃,集群成“鏈”。
受益于市場旺盛需求,江寧研發與生產基地內,化合物工藝線、碳化硅器件工藝線、射頻微系統工藝線運轉不停。科研人員正對照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提出的電驅用大電流碳化硅MOSFET芯片需求,攻克高電流密度碳化硅器件設計、高穩定性晶圓生產控制等關鍵技術。
時下,揚州功率電子產業基地也迎來“滿園春色”。生產車間機器轟鳴,物料投送流通順暢……“車規級FRED芯片能在高溫、高濕、嚴寒等惡劣環境下工作。”研發部負責人馬文力表示,公司已實現車規級FRED芯片設計、工藝和制造的全鏈條自主創新。
視線南下,浙江湖州美麗的莫干山腳下,德清射頻元件產業基地內聲表器件的產業升級,正悄然進行。“我們‘騰籠換鳥’,蝶變為射頻元器件供應商,取得了材料、器件、模塊研發全產業鏈競爭優勢。”指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獎杯,公司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道,今年又是全新起跑線,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布局晶體生長、晶片加工、芯片制造和器件封裝全產業鏈,推動科研生產增量提速。
集群發展的不斷提速,源于基礎研究的久久為功。
秦淮河畔的創新研發中心里,研發人員正抓緊進行太赫茲器件技術研究、試驗論證。“基礎研究處于從研究到應用、再到生產的科研鏈條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業大廈才能建得高。我們正在做的,就是打地基的基礎研究。”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主任設計師孔月嬋說,得益于創新研發中心內一流的科研生產設備和配套設施,實驗室與地方合作成立新型研發機構,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打造科技創新孵化基地,推動太赫茲器件、微波光子等技術快速進步。
“創新源泉”持續涌動。成立不到兩年的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南京)里,一項又一項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過去一年,中心建設不斷提速,四方共建框架協議簽署、運營公司注冊成立,與江蘇省合作持續深化。”中心副主任楊勇說,今年,平臺將充分利用國基南方江寧產業園區資源,協同地方政府動態探索新型協同攻關機制,積極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引領帶動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和產業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