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伯朗氏實驗室發布了一篇名為《分析技術|施一公的成就全靠科學儀器嗎》的公眾號文章,情真意切地講述了中國電鏡簡史、中國電鏡現狀、國產儀器困境及突破口,表達了對國產科學儀器發展的殷切期待。文章對中科科儀掃描電子顯微鏡給予了高度認可,肯定了我們作為中國電鏡第一品牌為科技發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很高興看到客戶的好評,小編特地去了解了伯朗氏實驗室,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伯朗氏實驗室(Brunslab Analytic)原隸屬于廣東省醫用耗材管理學會產學研中心,于2015年建成了面積1000M2多的藥物臨床前質量研究和藥包材可提取物與浸出物研究實驗室。在過去10年內,已與國內首屈一指的醫用包裝系統制造商和多家百強醫藥生產企業緊密合作,協助、參與藥物生產企業的部分產品安全性研究,持續與多家藥物包裝系統制造商進行密切的生產工藝分析研究。作為一家藥物CRO公司,伯朗氏實驗室日常研究和商業項目中使用的關鍵工具之一就是掃描電子顯微鏡,主要用于藥用玻璃表面脫片研究和元素分析。2016年,伯朗氏實驗室選擇了當時國內性能最好的中科科儀掃描電子顯微鏡,至今已進行了千余次第三方檢測服務。
文章中提到了中國電鏡簡史,小編深有感觸,一定程度上講,中科科儀掃描電子顯微鏡發展歷程是中國電子顯微鏡發展的歷史縮影。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科學儀器廠(現中科科儀),開始研制我國第一臺自主設計的大型透射式電子顯微鏡DX-2。當時根據《科技十年發展規劃綱要》要求,中科院新技術局將試制高分辨率電子顯微鏡的任務交給中科科儀承擔。1963年,為集中優勢技術力量進行攻關,原長春光機所從事電子顯微鏡研制工作的骨干研究團隊調入中科科儀。中科科儀電子光學研發團隊立足于“自行設計為主,參考樣機為輔”的技術路線,加強關鍵核心部件的試驗,致力于研發我國自主設計的透射電子顯微鏡。1965年,中科科儀研制成功DX-2型透射電子顯微鏡,點分辨本領達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款電鏡被“全國儀器儀表新產品展覽會”列為重大新產品在展館展出。
1975年,中科科儀又自主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掃描電子顯微鏡DX-3型,分辨率優于10nm,主要指標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榮獲科學大會一等獎和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一等獎,“科儀廠掃描電鏡組”榮獲國務院總理親筆題詞的榮譽證書。
在接下來的發展歷程中,中科科儀作為中國尖端科學儀器的引領者,持續研發出系列化電鏡產品,并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航空航天、環境保護、半導體制造等領域廣泛應用。2016年,伯朗氏實驗室采購的就是當時代表國內最高水平的KYKY-EM6000系列掃描電子顯微鏡,分辨率3nm。
文章中還提到李昌厚教授指出國產科學儀器的一些困境,比如關鍵技術和關鍵部件落后、成果轉化率低等問題,可以看出曾經我國科學儀器和國外廠商相比有著較大的差距。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在掃描電子顯微鏡領域持續耕耘50余年的廠家,中科科儀承擔了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場發射槍掃描電子顯微鏡開發與應用“項目,攻克低電壓下高分辨成像技術、電子束對中技術等多項難題,成功研制我國第一臺場發射槍掃描電子顯微鏡,填補國內空白。2017年,中科科儀又研制成功分辨率達到1nm的場發射槍掃描電子顯微鏡,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效解決前沿科學研究與高新技術應用領域尖端儀器“卡脖子”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國產科學儀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各項推動科學儀器國產化替代的政策頻繁釋放,行業市場前景廣闊,中國掃描電子顯微鏡企業發展也迎來黃金發展機遇。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投資興辦的企業,中科科儀時刻牢記作為“國家隊”、“國家人”,將始終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不斷推進科學儀器行業國產化替代進程,助力解決“卡脖子”問題和“空心化”問題,盤活企業活力和行業資源,以寬闊的視野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進一步加強電子光學核心技術攻關,為更多的行業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助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