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汽車還是IT業引領車聯網發展,汽車智能化的研發中汽車與IT研發企業的關系,誰在把握話語權,誰更了解用戶?
繼4月12日騰訊與長安汽車簽約成立合資公司發力車聯網后,4月15日,騰訊又與中國一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發力重點依然在車聯網領域。四天之內牽手國內兩大車企,騰訊這不鳴則已,一鳴就要折騰出個大動靜啊。
這兩次與傳統車企的合作,騰訊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和長安汽車是以合資公司的形式打造開放式的智能平臺,而與中國一汽則是以戰略合作的形式,基于“AI in Car”打造具有差異化競爭力的智能網聯產品。
發力重點在車聯網領域
而在此之前,騰訊已經與廣汽、吉利、比亞迪、東風柳汽展開了基于產品層面的深度合作,搭載了騰訊車載智能網聯系統的車型也將陸續上市銷售。從簡單的針對某一款新車型的產品合作,到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再到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可以看出,騰訊與傳統車企在車聯網領域的合作正在從廣度和深度上不斷延伸,合作模式也在不斷創新。
五家車企之中,廣汽去年11月車展期間,率先發布了一款集成了騰訊語音技術方案的智能概念車ispace。吉利在今年4月發布的2018新款博越車型中搭載了“AI in Car”系統。長安本月12日與騰訊組建了合資公司,未來將在AI、信息安全、大數據等方面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
車聯網領域,目前BAT已經均有布局。百度側重于自動駕駛和語音入口,阿里專注于打造汽車場景的底層操作系統,而騰訊的AI in Car更像是服務于車企的一種解決方案。似乎也因此,推廣起來會更加便利。
聚焦智能網聯生態圈
據騰訊披露,騰訊不會做硬件,不會做操作系統,更不會自己造車,他們要做的只是通過與車企協同打造的智能網聯生態平臺,來為企業提供智慧解決方案。
騰訊與一汽的這次合作將聚焦四個領域:場景研究,即探討用車場景中用戶的需求和痛點;信息安全,騰訊科恩實驗室將為一汽提供車聯網安全方案;車聯網生態,依托騰訊社交、地圖、娛樂、支付等資源構建服務生態;云平臺及大數據,即在AI、精準營銷、大數據分析等領域探索研究應用。
騰訊車聯網背后的整個大騰訊生態圈,這也是騰訊在BAT當中最具優勢的一點。
如安全方面,騰訊就擁有曾經遠程幫助特斯拉修復過系統漏洞的科恩實驗室,可以說在網絡安全領域屬于全球領先的級別了;內容方面,騰訊的海量版權音樂、視頻、新聞等內容生態都可以無縫嫁接到車載服務體系中,是天然的巨大內容庫;而社交領域騰訊的“霸主”地位自然不用多說了,這是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都無法撼動的。
另外騰訊還在人工智能、大數據能力和云計算等領域的能力,都足以助力車企在智能網聯的發展。
車聯網 5 個產品戰略
具體到整個車聯網戰略,騰訊主要規劃了 5 個產品:
騰訊車聯 API(去年和四維圖新合作的 WeDrive)、車聯 ROM、車聯 App、MyCar、汽車穿戴硬件/安全駕駛(主要由硬件+API 組成,之后會發布路寶、ADAS 等產品)。
大家最關心的「殺手級應用」——微信也正式上車了。
三款產品全方位“打擊”:分別是車聯 ROM、車聯 App 和 MyCar,先介紹一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