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中國電科新一代人工智能專項行動以“三三三”為發展思路,即工程應用“領跑”、技術創新“并跑”到“領跑”、基礎研究“跟跑”到“并跑”三大策略;數據智能、機器智能、群體智能三大方向,大學習中心、視覺大數據開放平臺和群體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三大平臺。
現場,中國電科介紹了自身在行業+AI、產品+AI上取得的初步成果。
行業+AI,百花齊放。面向新型智慧城市、安防、法院、平安城市、空管、大型公共場所、醫療等行業,中國電科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布局推出城市中樞系統、AI Cloud智能安防、類案智能推送、平安城市智腦、廣域流量智能調控決策系統、室內智能定位與導航系統、智能遠程醫療救治平臺,描繪著智慧社會的美好明天。
產品+AI,持續突破。面向智能制造、核“芯”需求,中國電科不斷創新、持續突破,研制了多型裝配機器視覺智能裝備,結合深度神經網絡模型,具備感知和自主判斷能力的工業機器人,并布局開發支持深度學習算法,具備異構計算、神經網絡的高性能、低功耗、易編程計算機視覺通用智能芯片。
后續,“X+AI”將催生更多靈感、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
思想洞察,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產業和智能生態
“本次發布會,即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和國務院部署安排、彰顯央企責任擔當的重要舉措,也是一家電子信息領域大型企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選擇。”熊群力表示,中國電科將在人工智能工作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求真務實地工作,廣泛真誠地合作,刻苦努力地奮斗,共同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產業和智能生態,構筑中國先發優勢,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熊群力認為,數據作為新生產力要素將發揮基礎性作用,沒有數據作為基礎,大部分的智能算法與理論都宛如空中樓閣,未來人工智能催生的基于知識的智能服務將成為智能時代信息基礎設施基本的,也是必然的能力,數據也將成為智能經濟的基礎資源;深度融合是關鍵,當前人工智能正在引發鏈式突破,極有可能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所積蓄的巨大能量,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形成從宏觀到微觀的智能化新需求,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思維模式。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上需要與各種學科交叉融合,以求創新突破;應用上需要在發展的市場中尋找重大需求,并以此為牽引,確定人工智能技術的正確方向,吸引包括資金、人才、政策等社會資源投入;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至關重要,近年來國家出臺了系列關于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的政策,均強調要在加強網絡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加快向融合感知、傳輸、存儲、計算、處理為一體的智能化綜合信息基礎設施演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既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技術需求,同時,其應用方向本身也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突破和產品產生的領域;要始終專注開放共享這一時代主題,一直以來,中國電科就把開放共享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我們希望通過發布的系列挑戰賽,將中國電科與各合作伙伴緊密地凝結在一起,將中國電科與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創新者緊密的連接在一起,共同構筑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產業和智能生態,共同在人工智能這一波科技浪潮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