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工具行業正不斷迎來政策窗口期。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受政策指引,機床工具產業受到更多重視,相關支持政策陸續出臺。2023年《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工業母機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通知》、《關于2023年度享受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工業母機企業清單制定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關于提高集成電路和工業母機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的公告》、《關于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平等參與企業招投標活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陸續出臺。
2024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機床工具行業再次迎來政策利好。政策的出臺正值全國兩會召開,機床工具行業及來自用戶領域的代表、委員,紛紛就機床工具行業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用、產、研、學相結合,人才培養與人才環境,重點用戶領域對機床工具產業需求等行業熱點、難點問題諫言獻策。下面是來自部分代表和委員的兩會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于旭波:打造更多“國之重器”和“專精特新”企業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于旭波代表表示,2024年,集團將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布局發展,加大高端數控機床、纖維新材料、生物制藥、健康產業、高端醫療器械等新興產業布局,增強體系化發展能力,打造更多“國之重器”和“專精特新”企業,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基礎。集團以改革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強筋壯骨”,成為中央企業在機床裝備、醫療健康兩個領域的領軍企業。今年兩會,聚焦科技創新,于旭波提交了兩份建議。針對我國機床行業高層次科技人才積淀和供給不足問題,于旭波提出了《關于支持制造業轉制院所、行業領軍企業申請新增碩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建議》。他建議,進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支持機床等有條件的制造業領域轉制院所、行業領軍企業成為能夠自主培養碩博士的學位授予單位。于旭波還表示,國有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既要兼顧轉化效率,又要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但在實踐過程中,國企科技成果轉化一方面在定價上缺乏國家估值標準,另一方面在轉化應用上缺乏可操作的方法。針對國有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的現實問題,于旭波提出了《關于加快建立科技成果估值定價國家標準的建議》。他建議建立科技成果評估規范國家標準、國家科技成果估值平臺、加快市場化機制的專業化機構試點等。
全國人大代表王欽峰:建立產學研長期融合發展機制
山東豪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電火花科研小組組長王欽峰代表就國產高檔工業母機(數控機床)發展提出建議,特別提到要加快建立以重點工業母機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長期融合發展機制,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王欽峰介紹,在國產工業母機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結合不緊密的問題。目前,機床企業的工程技術力量相對薄弱,理論素養總體水平不高且相對分散,實踐多理論弱。高檔數控機床的基礎研究多集中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取得的科技創新成果多樣,但得到實踐驗證的機會較少,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導致我國高檔數控機床開發效率不高。王欽峰提出,要以重點工業母機企業為主體,加快建立產學研長期融合發展機制,需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機制的自動調節作用,采取結果和目標雙重導向,以高檔工業母機企業作為政策支持目標。希望產學研長期融合發展機制的建立和完善,能夠助力實現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跨越,從而助力國產高檔工業母機的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馬兵: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通用技術集團齊齊哈爾二機床有限責任公司配套分廠精密車間黨支部書記、馬恒昌小組組長馬兵代表提出推動職業院校優化制造業相關專業設置,增加裝備制造、智能制造人才供給,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待遇,給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成才路徑,進一步做實做細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讓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數量上更好地滿足制造強國需要。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和高技能人才培養一直是馬兵關注的重點。馬兵說,自己就是從技工類院校畢業,然后走進工廠,在工廠工作了幾十年,更能夠了解產業工人隊伍的想法。今年將繼續通過深入的調研,去關注具體的技工類院校如何培養裝備制造業所需人才,與裝備制造業企業發展和后續人才梯隊的培養能夠齊頭并進。馬兵表示,職業教育是為制造業領域培養和輸送技術人才的關鍵環節,職業院校的發展如果跟不上產業發展的步伐,將會遲滯產業工人的后備力量建設步伐。要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數控機床專業學得精、干得好、留得下,未來打造出高水平的技術工人隊伍,對學生的實訓培養是關鍵,而這不僅要有企業助力,更要有政策和資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