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在你面前站著一個黑衣人,他渾身都裹著一層布,所以你并不知道他是真正的人還是什么東西。就在這時你問了他一個問題:什么事情iPad能做,但是iPhone卻不能做?他思考片刻回答道:燜住方便面桶。說完,默默地拿起iPad就把你剛剛泡上的方便面用iPad蓋上了。這個時候再問你,你覺得他是一個真實的人類還是一種機器?
于是你陷入了沉思,這貨不論是從問題回答的正確性以及行為動作而言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漏洞,而且竟然還會機智地說段子,然后你承認你無法判斷。
例子講完了,其實剛才那個過程就是所謂的圖靈測試的生動版。
人類的大腦能學習幾乎所有東西,比如兩三歲的孩子已經能夠掌握至少一門的語言、能從極其復雜的環境中一眼認出父母,不管他們的站姿和表情。但這與人工智能相距甚遠,更不用說搞清楚“智力”這種玄乎的東西了。
3、合理地思考
雖然我們人類的智能是偉大的,但是盡管如此,我們仍然需要面對一個十分嚴酷的結論,我們人類并不是完美的。而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我們遇到了人工智能,所以我們是將人工智能向人的方向發展還是向更加完美、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脫離了人這個本體的方向來發展,這也是我們如何定義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議題。
所以在討論了“像人一樣”的話題后,我們要開始談論“合理地”這個話題了。上面已經對什么是合理進行了說明,即如果一個系統可以基于已知條件做正確的事情那么它就是合理的。
希臘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是首先識圖嚴格定義“正確思考”的人之一,他將其定義為不可反駁的推理過程。他提出的三段論為在給定正確前提時總產生正確結論的論證結構提出了模式,這就是三段論推理模式。
三段論推理說的是這樣一種簡單判斷推理,它包含兩個直言命題構成的前提,和一個直言命題構成的結論。一個正確的三段論有且僅有三個詞項,其中聯系大小前提的詞項叫中項,在前提中出現兩次;出現在大前提中,又在結論中做謂項的詞項叫大項;出現在小前提中,又在結論中做主項的詞項叫小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