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儀表商情網 政策解讀】為了實現制造強國的目標,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制定了《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2016—2020年)》。業內人士認為,在主管部門的引導推動下,資金、資源向智能制造領域加速匯集,未來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互聯網將是長期大主題。將是長期大主題。
據介紹,智能制造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完成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智能制造將是主攻方向。
為此,工信部會同相關部門完成了《方案》的編制工作,計劃年底前報送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審議后發布實施。
工信部人士表示,《方案》重點突出兩個方面,一是抓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二是做好傳統制造業數字化制造普及工作。
通過《方案》的實施,到2020年,制造業重點領域智能化水平將顯著提升,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
下一步,工信部還將積極研究制定支持智能制造發展的政策措施,尤其要在現有的技術改造、“中國制造2025”專項以及現有渠道中,加大中央財政資金對智能制造項目的支持力度。
同時,也要積極向國家開發銀行推薦符合條件的智能制造項目,申請專項建設基金。鼓勵建立按市場化方式運作的各類智能制造發展基金,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研究建立產融對接新模式,引導和推動金融機構創新符合智能制造發展方向以及企業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方式。
發展智能制造是我國應對未來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的一個前瞻性任務。但要實現這個目標,單靠企業的力量是做不到的。或者說,并不完全是市場經濟能推動的,而需要政府提供支持——政府要發現并解決那些關鍵的基礎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