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來自國家標準委消息,兩項標準:《普通照明用LED產品光輻射安全要求》和《普通照明用LED產品光輻射安全測量方法》發布。據了解,兩項標準的實施時間為2018年2月,標準中提出照明用LED產品測量方法。
據全國光輻射安全和激光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有關人士介紹,氣體放電燈,尤其熒光燈,進入普通百姓生活只有30余年,廣大農村貧困地區的人們使用的時間更短,在生物學上人類還未適應現代人工照明光源。
近幾年,已有大量的光生物學、醫學研究表明,現代照明光源表現出與人體生物特征的不一致和不和諧,對人類的健康構成了新的威脅。特別是LED光源的迅速發展及其在普通照明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大功率、高亮度和高色溫的LED照明產品進入了千家萬戶和某些功能性照明場所。目前主流的采用藍光LED激發黃色熒光粉來產生白光,藍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藍光具有穿透人眼晶狀體到達視網膜,從而對視網膜造成光化學損傷的潛在危險。
LED照明產品的藍光輻射危害也引起了大眾的廣泛關注,但是國際國內至今沒有LED產品的光輻射安全性標準。
據介紹,LED產品通常具有高亮度、窄光束特點。因此測量時,測量系統的入射孔徑、典型視場、入瞳位置,以及系統的量值傳遞都會對最終的測量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這次發布的標準提出的照明用LED產品測量方法,從LED產品的光學性能特點出發,對影響測量結果不確定度的各項因素、測量步驟和流程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從而對結果的準確性與國際一致性提供了保證。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拿到一個標識為0類、1類或2類的LED照明產品,其并不知道這個等級意味著什么,對其選購和使用也并不具有指導意義,反而會誤認為只有0類的產品可以用,其他等級的產品都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