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測試有兩套方案:列名(listed)和認可(recognized)。列名確保產品已經按要求通過了所有測試,并根據規范進行了生產。認可意味著已對安裝在工廠而非現場的系統中的電池組進行了測試。認可通常沒有通過所有測試要求(例如有限電源測試),或沒有滿足所有的結構要求。UL認可的電池的一個例子是安裝在設備中、用戶不可更換的收縮包裝式電池。
國際安全法規
歐盟和一些國家已經接受IEC62133作為在其國內所用電池的要求。IEC62133是一個更簡單的規范。它接受UN38.3測試作為可接受的認證方法。表3列出了IEC 62133實施的電池測試。
表3,IEC 62133測試
如表所示,IEC 62133的測試內容是UL2054的一半,且因為不需要電池具有單一故障,所以更容易通過。
其它法規
有幾個國家在準許運往其國內電池的問題上,不接受UL2054或IEC62133認證——它們有自己的標準。印度需要根據IS16046規范在其國內進行測試,該法規與IEC 62133相似。但是他們不認為滿足了IEC62133法規就萬事大吉。電池需要獲得BIS(印度標準局)認證。通過BIS流程極其棘手,特別是在印度尋找電池測試實驗室并協調完成測試時。獲得認證需要六個月或更長時間。電池制造商最好與第三方實驗室或與物流協調以獲得BIS認證。
俄羅斯的GOST認證更容易獲得。它不需要在俄羅斯國內測試。符合IEC62133標準應足以從俄羅斯獲得證書,獲得證書時間約為1個月。
韓國需要在其國內測試才能獲得KC認證。該測試基于IEC 62133標準,需要大約三個月的時間才能獲得認證。
要想獲得泰國的TISI(泰國工業標準協會)認證,是另一個復雜的過程。它需要基于TIS 2217-2548規范在其國內進行測試,這個規范也類似于IEC62133。整個過程可能需要六個多月時間。TISI還需要到工廠進行檢查。
日本允許通過在其國內的注冊進行自行認證。該測試基于的是“面向電器確定技術標準的部級條例修訂版(鋰離子二次電池)”。
中國大陸要求電池測試符合GB 31241-2014規范。這個規范與其它標準不同,因此在設計面向中國大陸的電池產品時需要仔細評估該規范。
中國臺灣也要求由BSMI(臺灣標準檢驗局)認證的實驗室對進入該地區的電池產品進行符合其標準的測試。
標志
大多數這些認證需要在標簽上采用特定的標記。如果要求的話,表4顯示了需要采用的標記。
表4,監管標記清單
總結
雖然電池法規初看起來似乎很復雜,但通過問自己“電池擬用在哪里和用在哪個國家?”這個問題便可以簡化局面。掌握了這點,就可以確定該遵循哪些法規。各法規大同小異,但它們都會嘗試測試電池未被正確使用時的電池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