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節能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節約能耗已經成為了各行各業的目標。建筑行業也不例外,建筑的能效管理已經成為多個國家的硬性指標,這對許多在建筑領域工作的專業人員產生了重大影響。
而紅外熱像儀作為繪制建筑物能量損耗的獨特工具,是一種檢測建筑物能耗的便捷高效方法,其所拍攝的紅外圖像可以很好的反映建筑物的溫度、濕度等參數信息,為建筑領域工程師提供重要的能耗信息。
但是建筑領域不同于其它行業,熱像儀在拍攝紅外圖像時,會受到眾多因素的干擾,影響紅外圖像所表現的參數信息。
那么,該如何避免建筑物各方面因素的干擾,拍攝出精確的紅外圖像使得工程師可以正確的解讀紅外圖像呢?只有通過了解不同的建筑材料和結構,深諳影響表面溫度和圖案的各種因素才可以有效地避免。
本文列了所有的干擾因素并提出了對應的解決辦法,可以輕松助力建筑工程師,拍攝出精確的紅外圖像。
1. 建筑材料的影響
一些材料(例如混凝土)熱靈敏度較低,溫度變化非常緩慢。而其他材料(例如大多數金屬)則能迅速改變溫度。為了正確解讀結果,熱像師必須知道檢查前外墻或內墻是否有過大的溫度變化,因為這會影響溫度讀數。
2. 建造方式的影響
外墻在外表面和其余結構之間可能留有空氣夾層。這種類型的結構不適合從外部控制。從內部看,墻體中的所有框架結構溫度會更低(假設內部溫度更高)。從溫度較低一側來看,情況則恰恰相反。這些都是預期的特征圖,一切正常。
從內部拍攝的紅外圖像。框架可見,而且組裝覆蓋板與框架的螺釘也同樣可見。角落處明顯溫度更低,這稱為角落效應,但這里不存在任何問題。
3. 室內和室外溫度的影響
只有墻體內外兩側之間穩定溫差大于等于 10°C 時,隔熱失效、隔熱損壞或隔熱不良的現象才會在熱圖像中清晰顯示。更小的溫差往往也是允許的,這得視建筑材料的熱容量而定。通常從內墻和外墻進行檢測都可行。最好的檢測結果往往從內墻獲取,因為影響因素較少,但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建筑物,建議從外墻進行補充熱量測量。用戶應知道室內和室外溫度,并且還需要知道在過去 24 小時內是否發生較大的溫度變化。
4. 建筑結構壓差的影響
如果建筑結構發生泄漏,建筑結構的壓差會使氣體從一側流向另一側。高壓差導致高流速,如果不存在壓差,則無氣體通過泄漏處流動而且建筑結構看起來密封性良好。
紅外熱像儀看不到氣體本身,但能顯示由于氣流而冷卻的區域。以下圖為示例,從圖像顯示特征圖中可以得出結論。
▲ 圖像顯示踢腳線處的氣體泄漏
5. 對外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