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講,4K或HD是我們廣電界下一步很重要的發展方向,而在這個方面,我們的末端產業實際上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從今年10月份來的數據能夠看到,在今年出廠的電視當中,4K的滲透率達到24%,而且各方面預測,到2020年,整個4K以上大屏電視的滲透率會超過50%。而且今年全球的4K的生產量、出貨量總體超過了5000臺。大家都清楚, 4K是從現在的高清過度過來的,告訴我們從原來的標清過度到現在的所謂2K,我們現在的4K都是一個基本的意思,我們原來的SD或者HD都是8比特,現在已經10比特,這個顯而易見。除此之外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高動態范圍,以及寬的色域,我們現在的中端顯示器基于LCD為主,這塊的顯示實際上只是達到動態范圍一千比十的三次方量級,我們4K的標準更寬,基于2020的標準。
除此之外,按照全球尤其是歐洲的發展,還會往更高的真率發展,我們現在電影24P,在這個量級,我們現在的高清是50I,相當于25P的情況,到了4K進入到50P,往后還會達到100P的幀率,如果過去我們是單聲道,雙聲道,下一步應該是所謂的三維聲,更加給我們帶來沉浸感的臨場的體驗。我今天的話題主要是想說,在4K產業中,HDR和3DAudio標準的情況。這張圖大家能夠看到,實際上我們在日常當中,從最黑的星光到最亮的感光直射,我們的人眼不能在一個時間看非常亮或者看非常暗,是通過一個滑動的瞳孔的收縮,控制在我們每次看到的光線在10到五次方左右,這是我們看攝像機的準則,我們攝像機業績按十的五次方,相當于16檔光圈進行電視或者電影制作的,但是整個的傳輸通道支持8比特,高亮度或者是超低暗度會丟掉。
進入HDR我們會打通整個端到端,全部支持十的五次方量級的,這么高的動態范圍一定會通過一個光到電,電到光的變化,把這么寬的內容傳遞到我們最終的電視機前。從這塊實際上可以看到,我們彩色的范圍,首先現在基于標清里看到的是黃色的小三角,這個是我們說的ITU709的標準,當然現在定的2020的標準,是一個更廣闊的范圍,而整個的色圖,是我們人眼所能看到所有彩色的區域,把這塊區域如果再加上亮度,我們就會看到形成兩個冰塊,一個是小冰塊,實際上是我們彩色空間,這個彩色空間里頭的小方塊是我們基于現在的HD的,或者是709色域的,外面大的冰塊是我們基于高動態和2020彩色色域的,恰恰由于這兩個冰塊彩色空間的不一樣,給我們提供更廣闊的彩色空間,還有畫面的高亮和低暗。
現在的國際標準到今年的七月份已經確定下來,確定了ITUBT2100的標準,其中確定了兩條曲線,一條來自美國公司提出來的PQ,一條來自BBC和HK提出了HLG兩條曲線。整個的標準的情況,日本也在2015年標準上定義HLG的曲線上,ATSC3.0適應廣播寬帶,相關的HDR的標準草案已經全部出來了,正在進行到最后的階段,DVB十月份剛剛通過發布A157的藍皮書,把端到端系統層的方案做了確定。MPEG已經做了HDR相關傳輸的建議和標準,當然作為末端來說,CEA還有HDR,VHD都在相關的端口方面支持像家里用的最多的2.0A,2.0B這個標準全部支持UHD,4K以及HDR,相關的認證標準也有了。說白了HDR最核心的情況,我們從看到的日光,最后我們看到實際上日光的自然光線下的場景,最后變到終端顯示器下的場景,這兩塊場景的變換,顯然不能是一一對應的,這塊存在非線型的變換,這塊的變換是我們整個電視傳輸體系,包括電影傳輸體系最基本的道理,所謂的OOTF,這塊的變化,我們真正看到的場景,和真正末端顯示的這塊,有一條飛線型的線來做變換,恰恰為了實現這條變換,我們實際上分別定義了攝像機這一端,光到電還有終端顯示器這邊的電到光,分別說的OETF和EOTF,這三者當中知道任意兩條曲線,就能夠到處第三條曲線,這實際上就是我們做整個電視從端到端進行光電變換的過程當中完成很重要的一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