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地采用低功耗、高速度、高集成度的LSI電路,而使得這些裝置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容易受到電磁干擾的威脅。而與此同時,大功率家電及辦公自動化設備的增多,以及移動通信、無線網絡的廣泛應用等,又大大增加了電磁騷擾源。這些變化迫使人們把電磁兼容作為重要的技術問題加以關注。
電磁兼容
采用一定的技術手段,使同一電磁環境中的各種電子、電氣設備都能正常工作,并且不干擾其他設備的正常工作,這就是電磁兼容(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縮寫為EMC)。
在國家標準GB/T4365-1995中對電磁兼容嚴格的定義是:設備或系統在其電磁環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對該環境中任何事物構成不能承受的電磁騷擾的能力。
電磁兼容性包括兩方面:電磁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電磁耐受(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MS)。
EMI指的是電氣產品本身通電后,因電磁感應效應所產生的電磁波對周圍電子設備所造成的干擾影響;EMS則是指電氣產品本身對外來電磁波的干擾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