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2017年國家計劃90萬個充電樁投入使用,到2020年建成450萬個充電樁,充換電站數量要求達到1.2萬座。可見,充電樁的“火熱缺”是電網近年來“頭痛”的問題。然而,2015年12月相關部門發布的新修訂電動汽車充電接口及通信協議5項國家標準是否完全使得充電樁行業的問題迎刃而解?
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電接口型式及結構與原有標準兼容,新標準修改了部分觸頭和機械鎖尺寸,但新舊插頭插座能夠相互配合,直流充電接口增加的電子鎖止裝置,不影響新舊產品間的電氣連接,用戶僅需更新通信協議版本,即可實現新供電設備和電動汽車能夠保障基本的充電功能。
在安全性方面,新標準增加了充電接口溫度監控、電子鎖、絕緣監測和泄放電路等功能,細化了直流充電車端接口安全防護措施,明確禁止不安全的充電模式應用,能夠有效避免發生人員觸電、設備燃燒等事故,保證充電時對電動汽車以及使用者的安全。
首先看下充電樁系統的原理示意圖:
充電樁系統是由變電與配電設備系統,充電設備系統,戶外設備系統,監控層設備系統5大系統構成。電網傳輸過來的高壓電壓通過高壓配電和變壓器降壓為低壓電壓,經過低壓開關傳輸到充電樁,再由充電柜將電流整流,濾波,放大,讓電壓和電流達到了要求值。
新標準只是將行業更加規范化,標準化和統一化,但這主要是針對戶外設備系統,即充電樁接口等方面,沒有對電能質量做一個要求,所以充電樁行業常常遺漏了電能質量方面的問題,比如常見的不平衡、閃變、波動、諧波等,但諧波污染首當其中。
諧波污染
汽車蓄電池成產過程中一般采用可控硅構成的三相橋式整流裝置作為化成設備,但這些設備對電網造成了大功率電力電子非線性負載,從而引發電網產生大量的諧波污染。諧波問題對充電行業諧波危害更為直接:
1、對于電力系統外部,諧波對通信設備和電子設備會產生嚴重干擾,特別容易造成費用計算錯誤,導致費用偏離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