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商解析:無線通信的世界,干擾是不受歡迎的東西,干擾永遠是無線通信領域中的不速之客。它導致噪聲、手機通話中斷、通信受到干擾。雖然越來越多的網絡內置了干擾檢測功能,但通常效果不大。
為解決干擾這個棘手問題,最有效的方案是使用頻譜分析儀,用以測量和識別干擾源。識別和檢測微弱的干擾信號。不管干擾信號多么難以捉摸,實時頻譜分析儀都能勝任。
搜尋干擾頻率
在搜尋干擾時,第一個挑戰是確定是否可以測量干擾信號。一般來說,受擾接收機很容易確定,這也是第一個要查看的地方。挑戰在于,無線接收機要能檢測到非常小的信號。因此,頻譜分析儀必須設置成接近模擬受擾接收機的靈敏度,才能“看到”接收機“看到”的東西。例如,普通LTE接收機的靈敏度約為-120dBm。也就是說,接收機通道上任何大于-120dBm的射頻污染都會影響接收機的操作。
頻譜分析儀有兩種控制功能可以調節靈敏度:基準電平(RefLvl)和解析帶寬(RBW)。挑戰在于,在“空中”(OTA)進行測量時,基準電平必需保持得相當高(-30dBm),這樣在測量所有RF能量時,頻譜分析儀才不會過載。
在大多數頻譜分析儀中,RBW控制功能會根據用戶配置的頻寬自動設置。在OTA測量中,應降低RBW值,以查看可能影響受擾接收機的小信號。這種組合導致大多數電池供電的頻譜分析儀的掃描速率非常低,即其不可能看到導致干擾的小的間歇性瞬態信號。
實時頻譜分析儀解決了這個問題,它能夠使用RBW較窄的濾波器測量頻譜,速度要快于基本掃頻分析儀。圖1顯示了LTE信號在空中傳送(OTA)時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頻寬被設置成40 MHz,默認RBW為300 kHz。注意很難確定畫面中心的輻射。如果有一個窄帶(< 300 kHz)干擾源,這種設置幾乎不可能看得到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