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充電功率的不斷擴大,特別是在手機廠商方面表現得更為明顯,各大商家爭先恐后推出具有無線充電功能的產品。例如,即將發布的蘋果8據說將搭載無線充電。也有調研機構表示,到2025年,無線充電接收端與發送端設備的總出貨量將達到28億臺,市場潛力巨大。
回溯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史,經過一番整并后,目前無線充電技術主要由AirFuel Alliance及無線充電聯盟(WPC)這兩大陣營主導,采用這兩大陣營新版規格的無線充電產品皆已商用量產。
現階段四種主流無線充電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及磁感應(Magnetic Induction;MI)技術各有擅場,因此兩大陣營皆已推出雙模技術。
無線充電主要聯盟發展
就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來看,除上述利用磁場傳輸電力的磁感應及磁共振技術外,無線電波式式相對發展較成熟的技術,電場耦合式無線充電技術則因獲得Apple Watch的采用,也躋身為現階段主流無線充電技術的一員。
值得注意的還有新近崛起,由Dialog與Energous合作推動的無線電充電技術WattUp。以下就讓我們來進一步了解這些無線充電技術。
利用磁場傳電 磁感應&磁共振雙模化
首先,磁感應技術可說是較早獲得采用的無線充電技術。此技術以磁感應進行無線方式傳輸電能,主要是通過兩個線圈之間產生的電感耦合進行。發送線圈內的交流電形成震蕩磁場,處于該磁場感應范圍內的接收線圈發生電磁感應,產生感應電流。
然而,由于自感、補償架構的不同,以及不同線圈搭配產生的不同互感,任何充電線圈之間都不大可能擁有相同的屬性,因此兩塊不同廠家的充電線圈(charging pad)設備之間要需要有良好適配。整體來說,磁感應無線充電技術的優點是成本低,缺點則是受電端和送電端的線圈位置需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