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有系統,如果裝置檔案中包含一些“現成的數據”,其中包括設計數據和關于系統的物理布局和電纜長度方面的信息,則應將這些數據保留在手邊,以作為故障排查過程中的輔助工具。任何與現成數據的偏差都是電纜及接頭質量的第一種指示,會幫助故障排查人員找到故障連接的位置。
由于電流(負載)波動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選擇電源和電壓時,系統設計人員應將電源的滿負載輸出電壓作為基礎,同時考慮電源調節裝置中的電壓降。
信號電平信號電平作為交流波形的峰-峰值幅度進行測量。它與網絡干線的阻抗直接相關,任何與標稱阻抗的偏差都會影響信號電平大小。
不正確阻抗的一個常見原因是使用了過少或過多的網絡終端器。每個干線網段的終端器多于或少于 2 個都會因阻抗以及反射和失真等原因而導致不正確的信號幅度。
第三個終端器會引起大約 3 dB (-30 %) 的信號衰減。終端器缺失或斷開會導致幅度超過標稱值高達 60 %。
較長的電纜也會使信號衰減。在 H1 現場總線系統中常用的電纜會將信號衰減大約 0.3 Db/100m,或在 1900m 干線的總長度上衰減 5.7 dB。5.7 db 的衰減值意味著對于在電纜一端注入的每伏特信號,在電纜的另外一端不會得到超過 520 mV 的信號。
任何設備上的標稱輸出信號幅度為 800 mVpp 至 900 mVpp。(其中“pp”代表“peak-to-peak”,即峰-峰值)。在網絡上的某個距離處,幅度可能會降低高達 50 % 而不會有任何出錯危險。
可將 Fluke 125手持示波表 配置為測量峰-峰幅度值,或測量與偏置電壓相比的低電平或高電平偏移。就像在前面所介紹的直流電壓測量那樣,Fluke 125 手持示波表將實際讀數與預設限值進行比較,并同實際讀數一起在屏幕上顯示,從而清晰指示出讀數是好還是差。
最常見的測量是峰-峰幅度測量。參見圖 7。儀表用戶可將讀數讀數與內置的默認電平值進行比較,也可以輸入一個用戶定義電平。當將限值設置為默認值以外的一個值時,文本顯示屏上會顯示一個星號 (*),如圖 7 中“Vbias”行所示。
在進行故障排查時,在網絡的各個點處檢查信號電平,以確定電平值是否合理。尋找幅度偏差的模式。例如,某個接線盒一側處的突然變化是一種“嚴重警告”,表明存在硬件故障。
如果某個設備看上去帶來了問題,則在接線盒的各側進行測量:進入的干線、離開的干線和分支線。此處不應存在信號電平或電源電壓上的差別。
另外,在分支線的設備端獲取一個讀數,并將此讀數與在接線盒處記錄的讀數進行比較。在發送模式中,設備應生成 800 mVpp 至 900 mVpp 范圍內的一個信號。高于 1000 mVpp 的信號表明干線網段的端接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