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國防軍工領域中很多項目都離不開測試技術,與商用測試相比,國防電子裝備的測試技術復雜性提高,其特殊性導致利用通用測量儀器很難達到測試指標。如何來滿足國防軍工自動化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密度的需求?下一代國防軍工領域的測試技術應該是什么?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電子測量儀器發展歷史。到目前為止,我們可將其總結為四代:第一代是模擬式;第二代為數字式;第三代是智能式,這基于微處理器芯片,GPIB總線標準,PC-DAQ等;第四代是虛擬儀器,很重要的標志是VXI/PXI/ LXI 儀器總線標準的確立。
再來看看儀器總線發展的歷史,從 70 年代提出,后成為IEEE488 標準的 GPIB;到1992批準為IEEE-1155-1992 標準的VXI;到1997年由NI公司發布,1998 年成立系統聯盟的PXI;直到2005 年推出,眾多主流廠商加入聯盟,至今被稱為下一代國防自動化測試最為關注的LXI,另外,2002 年提出了合成儀器(SI)的概念,它是一個可重復配置的系統,能夠通過標準化接口連接一系列硬件單元和軟件組件,使用各種處理技術進行信號生成或測量工作。
不難 看出,未來測試技術的發展正向數字化、寬帶化、高精度、軟件化、智能化、集成化、多功能化、電路專用化、誤差分析模型化、測試系統模塊化、高穩定性方向發展。正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測控工程與儀器系任獲榮教授所稱:先進電子測量儀器是各種高科技的綜合。
國防電子裝備的測試技術需求相對較高,這主要與其六個階段的不同要求相輔相成:在設計論證階段,需要在實物實現之前進行預先驗證,降低項目風險;研制階段中,要進行調試測試和聯調測試,對系統進行優化;生產階段中,要考慮部件測試、工位測試和出廠測試,以保證參與組裝設備達標;在使用維護階段,需要進行裝備內建測試裝置、現場維護測試、使用效能評估等等重要測試;在退役處理階段也要必須進行作戰使用性能評估。
面對數據采集在國防應用中更精準、更快速、更小巧和高密度、更便宜的新要求,由此可見,國防電子裝備的測試需要一種能夠提供開放的數據接口、能快遞適應變化、更靈活軟件構架、更高通用性的專用測試系統來接受挑戰。常用的數據采集有PCI、USB、GPIB、PXI、LXI,而LXI合成儀器最有助于建立更小粒度的測試系統,具有一定成本優勢,更符合國防測試的新要求。
短短三年LXI技術已經成為了主流技術之一。在美國市場,GPIB、PXI、LXI 以是三足鼎立了。測試和測量行業的領導者共同發起的LXI聯盟是因為認識到以太網所提供的能力是其它接口無法達到的。
當初LXI的建立就是利用以太網簡化系統集成和增強其測試能力,專家和廠商都意識到了,未來的LXI 市場的良性競爭將會極大地增大成本優勢。LXI 是一種聯通性體系結構,其中每一類產品都有其特定需要。由于LXI提供沒有限制的節點數、距離和帶有時間戳的數據,從而可實現分布式的同步測量,LXI的應用日益廣泛。例如對于航天領域中,聯網儀器能簡化繁瑣的資產管理任務,并實現自動化,自動查詢和識別使其很容易在網絡上跟蹤儀器型號、序列號、固定版本、上次校準時間和下次校準時間。
目前,中國已建成了許多使用LXI儀器的系統,尤其在國防軍工領域。例如中國航天系統的一個用戶,在復雜的熱真空測試系統應用中LXI同步和控制數百臺電源。此系統中,電源周期性接通和斷開,模擬因衛星對太陽方向的改變,以及太空中隨時間變化的熱負載。只有采用LXI標準以太網來構建系統才得到了對優化的效果,簡化了接線,使查錯、同步和控制變得容易。LXI 接口分A、B、C 類,多臺LXI B級儀器間微妙量級的時間同步對國防系統中精確的時鐘同步具有特殊意義,例如火箭發射的瞬間。另外,除測試系統外,很多廠商都在這個市場積極致力于開發LXI 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