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前面幾期針對能量管理策略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制約能量管理策略的一個顯著的因素是駕駛路況識別。如何合理的、及時的識別駕駛路況,決定了大量的控制算法能否實時應用的問題。當前一些成熟的市售車型,例如Sonata PHEV、Prius PHEV、Accord PHEV、比亞迪秦PHEV等,通過設置一種“EV/HV”模式主動切換按鍵,由駕駛員對可預見性的行駛工況進行主動的模式選擇和模式切換,那么車輛將盡可能的按照高速工況運行以發動機為主的模式、節約電能用于城市行駛;城市工況運行以電機為主的純電動模式、減少發動機的頻繁起停以實現較高的能量利用率。通過這種人為的干預和預判,通常能夠實現較高的能耗提升(例如運行UDDS+US06復合循環工況,Sonata PHEV能夠實現EV/HV主動切換后約10.2%的油耗降低)。
除了駕駛員主動閉環車輛控制策略外,隨著ITS智能交通系統的普及,通過將行程信息和駕駛風格結合起來,獲得車輛最佳的行駛路線和速度曲線,以引導駕駛員以最小的能量消耗方式進行行駛,同時使車輛按照最合理的能量分配方式進行運行,使得能量管理策略與智能網聯化結合,自動、實時、智能的識別路況并進行合理的能量分配,從而使得真正意義上的“人-車-路智能協同”成為了一種可能。
四、小結和展望
本文介紹了測試評價過程中發現的一些能量管理策略的應用,我們可以初步得到下列三個觀點:
■ 考慮駕駛風格的純電動汽車能量管理,將踏板控制特性與動力輸出特性進行結合,兼顧了動力經濟性輸出的同時,進一步兼顧了車輛的駕乘感受。
■ 通過多檔化電驅動系統的合理設計,P2構型混合動力系統提升了EV模式的利用率,平滑了發動機工作狀態,降低了對電機系統高速化、高功率密度化以及NVH的要求。
■ 通過協同信息的能量管理,進一步實現了智能化的路況識別和模式劃分、能量分配過程,對于進一步提升車輛能耗表現,有著深遠的意義。并且在此基礎上,能夠進一步實現智能化、網聯化技術在新能源汽車平臺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