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度調制信號的相干接收技術憑借其線寬容忍度高、成本低的優點已經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尤其在短距離傳輸中,其中信號的恢復通常通過包絡檢測的方法來實現。但是這種信號在傳輸的過程中存在很強的光載波,因而大大降低了光功率效率,帶來光纖非線性效應。
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光電子器件與集成功能實驗室李蔚教授,聯合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光纖通信技術與網絡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胡榮博士,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基于數字載波再生的偏振復用離散多載波(DMT)信號無衰減傳輸技術,并通過實驗檢驗了124Gb/s 偏振復用DMT信號無衰減傳輸100公里的性能。
提出的這種基于馬赫-曾德調制器(MZM)的有效的DMT信號調制結構不同于傳統的調制方式,我們提出的方式對信號的強度和相位都進行調制。因此,通過調節MZM的偏置電壓,光載頻的功率可以大大的降低。在接收端,利用相干檢測和數字載頻再生的方法來恢復DMT信號,而不需要載波頻率和相位估計。首先通過數值防止驗證了方案的可行性,如圖1所示,我們的方案的Q-參數代價比傳統的DCR小0.6dB以上,激光器線寬,方案的優勢越大。因此,該方案能夠提高激光器線寬容忍度并降低載頻功率。

圖1 不同線寬激光器的Q-參數—CSPR曲線
最后,我們實驗測試了124Gb/s 偏振復用DMT信號經過100km單模光纖傳輸后的性能,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實驗結果與仿真結果一致,驗證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線寬容忍度。

圖2 實測誤碼率—CSPR曲線
2016年1月25日,題為“基于數字載波再生的124Gb/s PDM-DMT信號無衰減傳輸100km實驗”(Fading-free transmission of 124-Gb/s PDM-DMT signal over 100-km SSMF using digital carrier regeneration)研究成果發表在光學期刊Optics Express 上(Vol. 24,Issue 2,pp. 817-824 Jan.2016)。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主任基金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