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儀器本身就是一個產業,發展得好,對科學和技術的推動作用很大。從科學發展史上看,一些重大科學突破是建立在新的儀器和技術發展基礎上的。
我很高興,國家已經開始把科學儀器作為一個重要領域來發展了。
“能真正做一些重要事情的時間很短”
《中國科學報》:您遇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您如何看待科學和人生中的挫折?
楊學明:多年前,我患了心臟方面的疾病,對我來說是一個挫折。因為我覺得一直在一個快速道上往前沖,突然要停下來,感覺很不適應,也感到人生其實不長,特別是能真正做一些重要事情的時間很短。以前我從來沒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我的一些想法變了,這件事也讓我有了更多的緊迫感,想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當然,我對很多事情更坦然了,也希望有更多時間思考科學和技術問題。
《中國科學報》:您未來的計劃是什么?
楊學明:首先,當然是在交叉分子束科學儀器、化學反應中的量子共振現象和幾何相位效應領域繼續深挖,目標是能夠真正形成系統性的研究成果,能完成相關方向的專著,系統和深入地總結一下我們的研究工作。同時也希望把我們的研究工作系統地寫入動力學教科書中。
其次,進一步推動重大科學平臺的建設發展。我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下,在大連建立了獨特的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它在很多科學領域已經開始顯現出重要作用,進入了這個領域的國際前沿。未來我會更加積極地推動下一代極紫外和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技術的發展,推動我國在這一領域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并積極推動其在一些關鍵科技領域的應用。
另外,還有一個方向是我一直特別希望做的,就是把分子束技術真正與表面化學研究結合起來,研究表面化學反應的機理,真正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表面化學動力學機理。特別希望它能夠幫助更多年輕人,并推動化學動力學領域達到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