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年,華為宣布在美國市場發售TalkBand B2智能手環,同時與美國舊金山的一家可穿戴設備創業公司Jawbone達成戰略合作。今后華為可穿戴產品的數據將整合入后者的UP應用生態圈中,其UP平臺目前已經有3000多個應用,為用戶提供從健身指導到連接家庭溫度計在內的諸多服務。
市場調研機構IDC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發貨量達到1140萬部,同比增長200%,連續第八個季度實現增長。
根據易觀智庫提供的數據,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在2014年的規模為22億元人民幣。2015年,Apple Watch的正式上市將會極大刺激整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的增加,預計市場規模將會達到135.6億元人民幣。
出門問問市場總監陳思諾透露,他們的Ticwatch手表從發布以后一共不過一周時間,目前在京東眾籌的銷售情況比預計的要火爆得多,總金額已經超過了600萬元人民幣。
“從Ticwatch的銷售情況來看,爆發的這個時間點比預計的更加提前,說明市場期待真正好玩好用的可穿戴設備。”陳思諾說到。
從資本市場的流向也能窺見目前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火爆程度。
在近日橙意家人的新品發布會上,橙意家人宣布將牽手阿里云,推出國內首個云上醫患互動鼾癥平臺。
早在去年,小米即以2500萬美元注資九安醫療,占股20%,之后便推出iHealth智能血壓計。
目前,蘋果、三星、谷歌、索尼、高通等國際企業都在可穿戴醫療市場重點發力,軟硬件方面以及生態系統方面都有所建樹。國內企業除九安醫療之外,歌爾聲學、長信科技等企業也都相繼推出了可穿戴醫療產品。
市場調研機構HIS預計,到2018年,全球可穿戴設備銷售額將從2012年的97億美元增長到336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2.9%。
現實困境:火爆的現狀遮蓋不了現實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