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和貴州畢水興等煤層氣產業化基地。加快四川長寧—威遠、重慶涪陵、云南昭通、山西延安、貴州遵義—銅仁等頁巖氣勘查開發。推動致密油、油砂、深海石油勘探開發和油頁巖氣綜合開發利用。推進天然氣水合物資資源勘查與商業化試采。
6.能源輸送通道
建設水電基地和大型煤電基地外送電通道,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12條輸電通道基礎上,重點新建西南、西北、東北等電力外送通道。加強西北、東北和西南陸路進口油氣戰略通道和配套干線管網建設。完善以西氣東輸、陜京線和川氣東送為主的天然氣骨干管網。
7.能源儲備設施
建成國家石油儲備二期工程,啟動后續項目前期工作,加強成品油儲備庫建設,建設天然氣儲氣庫,提高儲氣規模和調峰應急能力。在缺煤地區和煤炭集散地建設中轉儲運設施,完善煤炭應急儲備體系,擴大天然氣鈾儲備規模。
8.能源關鍵技術裝備
加快推進煤炭無人開采、深井災害防治、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深海層常規油氣開發、低階煤中低溫熱解分質轉化、700℃超超臨界燃煤發電、第四代核電、海上風電、光熱發電、大規模儲能、地熱能利用、智能電網等技術研發應用。提升第三代核電、百萬千瓦級水電機組、高效鍋爐和高效電機等裝備制造能力。突破大功率電力電子器材、高溫超導體材料等關鍵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應用技術。
觀點:
能源領域一直是儀器儀表重要的用戶領域,從能源方面來看:
1.國家的能源支持方向有了大的調整,將以清潔能源作為主導發展方向。
2.國家未來五年的能源的發展逐漸將從粗放型的生產改變為精益生產,同時對儀器儀表及系統的要求也會相應提高。
3.隨著國際原油價格不斷下跌,空氣、水資源污染日益嚴重,煤炭、石化行業轉型升級是關鍵。煤炭限制開發、提倡開采油氣,落后產能的煤電、煉油企業將逐漸進行新技術改造或者淘汰。
4.對于儀器儀表行業來講,能源行業的轉型升級,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不過技術和質量仍是不變的競爭力。
二、儀器儀表與“十三五”制造強國戰略
儀器儀表是信息采集、測量、傳輸、控制的基礎,是奠定工業基礎,發展工業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石。“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中對工業基礎、智能制造做出了引導思路。
這些政策與您有關
在《十三五規劃綱要》“第二十二章實施制造強國戰略”中,提出:
1.強化基礎領域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體系建設。
2.實施高端裝備創新發展工程,明顯提升自主設計水平和系統集成能力。
3.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發展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強化智能制造標準、工業電子設備、核心支撐軟件等基礎。
4.加強工業互聯網設施建設、技術驗證和示范推廣,推動“中國制造 互聯網”取得實質性突破。
5.培育推廣新型智能制造模式,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化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