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已經成為了關系到國計民生的社會問題,對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食品安全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社會工程。在看到問題的同時,不少人也發現,食品安全的各個鏈條都存在著巨大的投資機會。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社會資金可以流向從食品追溯、檢測儀器設備到第三方檢測服務多個領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等高科技手段,促進食品安全與信息化融合,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重收獲。
食品安全被全社會所關注,食品檢測行業投資潛力加速釋放
食品安全涉及技術與管理兩大支撐體系,既有政府監管環節也有企業自查行為。2010年,殘留問題奶粉重現市場、河北葡萄酒大肆造假;2011年,鎘超標大米、“瘦肉精”豬肉等問題接連不斷,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許多基層食品質檢單位,面臨著檢驗設備不足、檢測手段落后的問題。政府需要加大對質檢系統食品檢驗檢測設備的投入,重點提升基層質檢部門對食品安全的檢測監管能力,改善基層工作條件和檢測水平。而企業也需要進行檢測設備投資,按照已有的標準嚴格落實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
食品檢測行業投資目前主要集中在檢測儀器設備及配套試劑方面。中國在工商注冊的正規食品加工企業有幾十萬家,除企業之外,各級食品和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進出口檢驗檢疫局、高校和科研機構都是檢測儀器設備市場的主要客戶。食品檢測儀器的采購主要有常規理化分析儀器、快速篩查檢測儀器、食品品質成分檢測儀器,各類農藥、獸藥、食品添加劑、重金屬、微生物等檢測儀器,涉及種類繁多。其中既有快速篩查專用設備,也有可用于石化、環境、醫藥等多種領域的通用分析儀器,投資潛力不僅僅局限于食品安全一個領域。
高端檢測儀器國產化任重道遠,產品穩定性和售后服務有待改善
2010年,中國食品安全檢測儀器市場規模超過百億,并且市場增長速度有逐漸提高的趨勢。檢測儀器市場的繁榮一方面是因為各級政府加大了對食品安全儀器設備、科研經費的投入;另一方面,國產低端檢測儀器進入市場,價格杠桿撬動了市場需求的攀升。當前食品安全各項指標中,殘留農藥、獸藥、漁藥、食品添加劑等參數的檢測最受關注,因此,所使用的檢測儀器如質譜儀、色譜儀、分光光度計等利潤豐厚的高端儀器及快速篩查儀器市場前景看好。
未來五年,該市場的總體需求將迅速增長,小型化、低成本的國產儀器任重道遠。目前,食品檢測高端儀器市場仍然主要依賴外資廠商,如Angilent、ThermoFisher、日本島津等。外資企業技術實力雄厚、產品成熟穩定、品牌知名度高,但產品價格高昂,維護維修費用不菲,而且可供選擇的低配型號不多,對國內的設備采購方來說負擔很大。檢測儀器國產化面臨技術和管理雙重困境。以質譜儀為例,國內有機質譜儀的研制起步很早,但產品穩定性和售后服務欠佳,因此一直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產業化。盡管其中有歷史和體制造成的原因,但主要在于技術力量和資金等有限資源的分散,不能形成一股合力,借助市場的作用形成良性的產業循環。如果國產檢測儀器能夠形成突破,其相對強大的性價比優勢,能夠滿足市場對低成本設備的需求,同時勢必對進口產品的價格構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