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層面,A股已有超過70家公司涉及機器人概念。作為行業龍頭,機器人擁有真空機器人、碼垛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等最全的產品線,并進行減速機、伺服驅動等關鍵零部件研發;中電鑫龍則著力發展防爆機器人,并已收到訂單;埃斯頓在高端智能機械裝備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上具有領先優勢;匯川技術的通用伺服新產品已有樣機試機;博實股份的微創外科手術機器人已在進行第二代產品組裝;巨輪智能參股德國歐吉索控股有限公司,加碼智能裝備研發。
謝醫軍認為,未來機器人產業或許會出現類似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路徑,國家和地方基金助力產業并購重組。
《規劃》提出,鼓勵各類銀行、基金在業務范圍內,支持技術先進、優勢明顯、帶動和支撐作用強的機器人項目;鼓勵金融機構與機器人企業成立利益共同體,長期支持產業發展;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機器人企業在海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進行海內外并購;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符合機器人產業鏈特點的產品和業務,推廣機器人租賃模式。
對此,姚之駒表示,下一步國家將出臺一些具體措施,支持真正有實力的好企業實施并購重組、對外合作。從工信部的角度,也會有更具體的重點區域發展指導,加強園區建設和企業發展引導。“政策都是輔助的,旨在創造良好環境和引導,產業的發展還是要交給市場。”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調查,目前全國規模以上機器人企業達到800多家,各地在建園區有42個,地方出臺的支持政策達到77項。“散亂”的產業現狀已成為阻礙機器人產業向高端、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