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我國電子工業起步,而航天電子產業依托我國電子產業良好的技術基礎和航天器研制及相關設備的剛性需求,特別是航天器的研制技術向智能化、小型化、多功能化等方向發展而得到快速提升。目前,我國航天電子器部件的研發制造已經形成了系列化和規模化的產業格局。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基礎上,我國航天電子產業已具備了進入國際航天市場的能力和條件。
面對國際市場的現實需求、國內高投入取得的成果、電子產能顯現的外溢局面和電子產品的短壽命特點等情況,我們是堅持自我投資建設、自我研發制造、自我使用、自我投資更新換代,還是推動我國航天電子器部件進入國際市場獲取國際市場份額,轉化我國航天電子產能,賺取外匯收入反哺我國航天電子產業的發展,這已成為當前航天行業內關注的問題。
哪些是促進航天電子器部件國際化的因素
到目前為止國內航天電子產業學術界和工業界對航天電子器部件暫時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本文所指的航天電子器部件是面向航天工程應用的電子元器件和部件,廣泛應用于空間設備、地面設備和試驗設備中,是航天工程各系統實現信息處理、存儲、傳輸和信息安全等功能的基礎核心。
我國航天電子產業經過20多年的投入建設,已基本建立起完整的航天電子器部件研制生產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形成了航天電子器部件研發、制造、封裝和測試的電子全產業格局模式。
目前,我國已形成類別齊全、技術先進、規模化生產的航天電子產業態勢,已具備滿足國內需求,并可以滿足國外市場需求的能力,這是我國航天電子產業的客觀現實。
國際化貿易的目的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要增加經濟收入,化解產能;二是要通過產品和技術的出口,增加出口國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的份額;三是通過高 精尖技術和產品的出口,提升出口國國家政治、經濟和外交的話語權;四是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技術,提升貿易國的研發制造水平和能力。可以說將航天電子器部件 作為國際化貿易的內容進行國際化的目的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