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電子產業國際化,對我國而言究竟是挑戰還是機遇?我們首先來關注航天電子國際化的積極意義。我國航天電子器部件的國際化,是對目前已經形成的航天電子器部件國際市場的再分配。我們所要進入的市場事實上一直是被美國電子企業占領的市場。美國表面上是向進口需求國出口產品,本質上是要這些需求國進入美國已有的航天電子產業市場。
我國應該通過國際市場的需求拉動,實現我國電子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和產品的升級換代。世界存在"美國制裁",是因為世界使用并依賴美國的產品和技術,而美國又通過出口限制來達到其控制世界航天市場和影響世界航天發展的目的。
俄羅斯和歐洲航天企業的高端電子產品特別是航天電子器部件主要依賴美國制造,而美國把這一優勢也轉化為國家優勢動輒就以此來制裁其他航天國家,從而影響和主導國際航天法律規則的制定。發揮我國航天電子產業已形成的優勢,推動我國航天電子產業與世界航天產業深度融合具有如下作用:1.有利于我國航天電子產業的廣泛應用,從而促進規模化發展;2.有利于提升我國航天電子器部件的研發制造水平;3.有利于提升我國航天在全球航天產業中的競爭力;4.有利于促進世界航天技術和能力的提高,形成中國航天產業與世界航天產業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5.有利于中國航天電子通過國際化途徑實現在全球航天研發制造中的應用,從而深度影響世界航天產業發展,增強我國在世界航天產業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因此,我們應該看到航天電子產業國際化的積極意義,同時也要重視走國際化道路可能面臨的層層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