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市場持續火熱,據分析機構表示,2016年全球可穿戴設備批發銷售收入預計將增長31%,智能手表占最大營收份額。健康手環將占最大出貨量份額,但其平均銷售價格將會被持續銷售強勁的小米產品和亞洲其它超低價產品所抑制。
Strategy Analytics預測,市場受智能手表驅動,2022年可穿戴設備的整體批發銷售收入將達到450億美元。屆時,盡管智能手表價格會下滑,而智能眼鏡因更多低調設計的推出帶來不斷上升的市場影響力,智能手表仍將會占可穿戴設備出貨量以及營收份額的五成以上。
Strategy Analytics的分析師Steven Waltzer表示,“智能手表發展前景甚好,因像watchOS這樣的下一代操作平臺帶來可用性的提升和強勁的生態系統發展勢頭,并且消費者可選的款式,外觀以及獨立連接性愈加豐富。2016年,智能手表營收將占全球可穿戴設備總營收的62%,并將在2017年達到頂峰,這是由于智能眼鏡、智能服裝以及智能首飾將開始發力。對于智能手表來說,能運行第三方應用程序是設備“智能”的核心,為發掘超越“通知”及“活動監測”功能的新“殺手锏”用例,應用程序開發者的生態系統至關重要。智能手表中端(100-499美元平均批發銷售價格)設備占銷售主導,并將在2016年占智能手表總出貨量的80%,以及總營收的51%。
Strategy Analytics高級總監Cliff Raskind表示,“Fitbit的Blaze和Alta在成熟市場中表現極為出色,增加了批發價100美元以上的高端運動手環的細分市場收入,大概每銷售的4個智能運動手環中就有3個為其產品。然而,在平均銷售價格不到30美元的亞洲市場將會壓制全球營收規模。我們預計,長遠來看,隨著價格更加親民的開放OS智能手表蠶食該細分市場,健身/健康/運動智能手環將會在2022年猛跌至總可穿戴設備營收份額的2%。押注健身手環長期主導市場,類似于十年前把你所有的賭注都放在功能手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