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我國主流的汽車和互聯網企業紛紛開始加入無人駕駛汽車的制造陣營。但業界人士認為,無人駕駛汽車量產商用仍存難點,建議相關企業提前布局,搭建平臺深度合作,共同努力占領這一產業的發展先機。
打開手機只需簡單操作,就能讓無人駕駛汽車停到車位上,再次操作還能讓汽車停到眼前……一汽集團旗下的紅旗品牌前段時間向公眾演示了手機叫車、兩車之間平行泊車等無人駕駛操作動作。據一汽技術中心汽車電子部主任工程師劉秋錚介紹,這款紅旗H7摯圖汽車具備手機叫車、自動泊車、編隊跟車、自動駕駛等功能,計劃于2018年投放市場。
除一汽外,長安汽車方面稱,目前長安汽車已經掌握了數十項智能化技術,計劃在2025年前實現完全無人駕駛。今年4月,長安汽車無人駕駛汽車經過近2000公里的長距離真實路面行駛抵達北京,經受住了山區、丘陵和平原等各種復雜路況的考驗。
而在去年12月10日,百度無人駕駛汽車也在北京進行了全程自動駕駛測試,實現多次跟車減速、變道、超車、上下匝道、調頭等復雜駕駛動作,完成了進入高速到駛出高速等不同道路場景的切換。“我們已將自動駕駛汽車設立為公司的戰略方向之一,成立了專門的自動駕駛決策委員會及獨立事業部,并積極與國內外知名的零部件廠商、整車制造商以及出行服務平臺尋求深入合作,研發面向實用性產品的自動駕駛汽車。”百度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黃林莉說,“我們已做好將無人駕駛汽車商業化的準備。”
另外,騰訊、樂視、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也相繼發布了自己的造車計劃。
據了解,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各大車企的研發路徑總體上趨同,都是以車道保持、自動泊車、盲點檢測等安全系統開始,逐步增加障礙物主動避讓、自主轉向變道等智能技術,最終發展為無人駕駛。
“無人駕駛汽車最顯著的優勢就是便捷和安全。”黃林莉說,無人駕駛汽車可以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將人從駕駛、導航等重復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增強車輛運載能力,優化車輛和道路配置,并可實現新的汽車租賃模式。
同時,當前汽車社會的污染、耗能、安全、擁堵四個大問題,也可能因為技術更新得到緩解。“無人駕駛汽車的交通路口通行效率是有人駕駛汽車的兩倍,有助于緩解擁堵及緩慢行駛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副總工程師李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