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領域剛剛興起,消費者和他們的口味變化莫測。隨著市場逐漸成熟,我們見證了一些公司的成功和另一些公司的失敗。有意思的是,公司規模與其可穿戴設備是否成功關聯甚微,一些大型公司也正在遭遇困境。
眼下市場上有幾家占據主導地位的公司,其中之一就是Fitbit。在如Best Buy之類的商店里,Fitbit在可穿戴設備的貨架上要占據三分之一左右的位置。這充分說明了Fitbit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成功。與Fitbit競爭的一些企業規模很大,卻未能成功,這多少也令人有些吃驚。
另一家公司是高通,在過去兩年里,它已證明了自己是可穿戴設備市場上十分成功的供應商。高通的技術目前已被100多款設計采用,其中包括了超過80%的Android Wear智能手表,客戶有三星、LG、華為及其他廠商。高通實際上也曾有過自己的可穿戴設備Toq,作為其概念產品推出。Toq配備獨特的MEMS顯示器,可帶來長達好幾天的電池續航時間,這在彩屏智能手表時代簡直聞所未聞。高通從這項早期設計中汲取了許多營養,并將其整合進了它的處理器產品路線圖,讓它的客戶也從中受益。目前高通在可穿戴設備解決方案上也有豐富的產品組合,包括專為智能手表打造的處理器平臺Snapdragon Wear 2100和1100。如今,像高通這樣的公司都在利用他們的驍龍系統級芯片幫助著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參與者們。他們擁有一整套明確的芯片產品,功能齊全,性能出眾,用途廣泛——從智能手環一直到高端虛擬現實(VR)頭盔都可以支持。
高通在可穿戴設備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無疑是英特爾,這位競爭對手也擁有不少AR市場和智能手表品牌的設計產品。然而,由于Atom SoFIA和Broxton芯片產品線業務的撤銷,英特爾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整體前景變得不太明朗。公司正重新定向其處理器產品線為Apollo Lake處理器,將會支持未來的可穿戴設備。英特爾的產品內置于微軟HoloLens,這是微軟一款頗有前途的增強現實(AR)產品,但這些目前都還不是真正的大批量產品,而且由于價格和相對小眾的市場規模,很多消費者仍然接觸不到。英特爾可以稱得上流行的、真正主流的可穿戴設備產品是通過收購Basis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