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時至年底,但是儀器儀表企業大動作頻頻。近日,鳳凰光學重大資產重組媒體說明會在上海召開,相關信息顯示,鳳凰光學擬通過發行股份購買間接控股股東中電海康旗下資產海康科技100%股權。目前,資產預估值暫定為7.21億元,海康科技將實現借殼上市,鳳凰光學也將布局智能控制器、物聯網產品等資產。
在重組說明會上,鳳凰光學及相關方負責人表示,上市公司與擬注入資產具有較強的業務互補性。鳳凰光學現有光學元件加工優勢將與海康科技的電子研發制造能力有機結合,加速推進上市公司由傳統光學加工向光機電一體化轉型升級。
“小體量”重組
中電海康副總經理、鳳凰光學董事長劉翔表示,公司過往很長時間以來,主要業務方向集中在光學產業中的冷加工環節以及金屬加工服務,下游客戶多為國際數碼相機巨頭。近年來,數碼相機受智能手機的沖擊,市場快速萎縮;導致公司收入大幅下滑,逐年虧損。同時,公司在新業務與新技術方面儲備不足,上市公司當前業務開拓前景堪憂,缺乏發展后勁,有必要嫁接外部資源,推動鳳凰光學的產業轉型升級。
數據顯示,2013年-2015年及2016年1-9月,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分別為-2860.59萬元、-10634.47萬元、-3617.56萬元和-4769.84萬元。
對于中電海康而言,此次重組也是履行取得鳳凰光學控股權時的協議約定。2014年8月,中電海康與鳳凰光學原實際控制人江西省國資委就取得鳳凰光學控股權簽訂了協議,約定各方共同努力并力爭將公司打造成為國內一流、世界領先的光學核心部件的高端供應商,逐步形成光機電、研產銷一體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集團。
不過,擬注入資產海康科技2015年凈利潤為4307.47萬元,2016年上半年凈利潤2545.70萬元。如此“小體量”資產能否有效改善上市公司業績,市場存在不少疑問。特別是對中國電科資產證券化寄予厚望的投資者而言,此次重組與預期差距較大。
對此,劉翔表示,投資者可能覺得此次重組規模太小,“不過癮”,企業經營者的期許和股東的期許某種程度上是一致的。但從經營層面而言,夯實基礎后才能快速發展,否則管理、整合上會遇到較大壓力。目前,鳳凰光學產業基礎相對薄弱,需要恰當的資產和技術支撐來完成業務轉型、內部組織結構改造、管理體系的梳理。
切入物聯網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