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世界半導體產業接二連三出現的大手筆并購案,引起了業界的關注和思考。不管是高通并購恩智浦(NXP)、西門子并購Mentor Graphics、三星電子并購哈曼(Harman International),這些案例表面似乎沒有關系,事實上卻有一個共同點:汽車電子。汽車電子市場的風起云涌,更多的是指向怎樣的爆發點?
隨著汽車電子化、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對傳感器、電子大腦和信息交流芯片的要求也就越高。調研機構HIS表示,一輛普通的新車目前可含有多達616塊芯片。在去年德國慕尼黑電子展的汽車電子大會上,博世的Markus Sonnemann博士就指出,一部汽車上僅僅是MEMS傳感器就可能超過50顆!
IC Insights統計數據表明,近三年全球車用芯片市場以年復合成長率高達11%的速度增長著,2017年市場規模預計可達288億美元,是半導體芯片市場中成長最快的應用領域。
汽車市場爭霸戰 他們都出什么“招”
隨著ADAS、自動駕駛技術的興起,智能汽車對于海量數據的計算和能力的需求暴增,正是英特爾、高通、英偉達等公司所擅長的領域,這就為它們切入車用芯片市場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昔日PC芯片巨頭英特爾正在向著全面的計算公司轉型,車用處理器與RealSense視覺計算則是其進軍汽車領域的兩個重要產品。近日在巴塞羅那IoT大會上推出的Apollo Lake E3900系列處理器昭示了英特爾進軍車載計算的決心;英偉達進入汽車芯片市場則較早,在2005年就開始為汽車的中控系統提供圖形芯片,其芯片能夠支持地圖導航、倒車影像、影音娛樂等功能。包括寶馬的iDrive系統與奧迪的MMI系統都使用了英偉達的芯片;移動終端占據半壁江山的高通于通過470億美金的天價收購全球最大的車用芯片巨頭NXP,希望在炙手可熱的自動駕駛汽車、電動汽車等代表新未來的產業中先期找到立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