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人工智能我們的投資策略,就是要投向終端側人工智能的一些關鍵技術上和商業模式的創新項目上。”沈勁說,“在硬件領域我們關注超低功耗的芯片及硬件,目前主要是類腦芯片、光子芯片等。在算法上我們關注在有限的算力和數據的前提下更加有效的算法。同時我們也關注自適應的編譯器?!?/span>
沈勁認為,在人工智能商業化1.0階段,BAT和“AI四小龍”已處于領跑位置,所以應該“更加關注垂直領域的平臺和典型應用”。值得一提的是,高通創投在兩三年以前已經投資了“AI四小龍”中的商湯科技。
2)在XR與多媒體領域,沈勁認為,AR和VR過去幾年經歷了從火熱到冰冷的創投行情,但5G的到來正在改變這種現狀,因為智能眼鏡的很多關鍵技術已經取得長足進步,再加上可以將5G集成進去,AR、VR及多媒體領域將走出新的行情。
沈勁認為,未來AR、VR在多屏和大屏的移動辦公、移動游戲、移動娛樂等場景下,一定會有廣泛的應用,所以“我們的投資策略是關注能夠實現關鍵技術突破的公司,同時加大對5G全新應用場景的投入”。
“在一些全新的使用場景中,比如說即看即得的云服務,通過視頻遷移的社交,以及遠程教育、遠程培訓、遠程互動等,都是我們在5G時代AR、VR、XR以及視頻多媒體內容方向上的投資重點?!鄙騽疟硎?。
3)在機器人領域,沈勁認為,5G大帶寬和高速度、高可靠和低時延、海量物聯網,都可以在機器人和智能工廠領域廣泛應用,在未來的智能工廠中,5G的增強型寬帶可以支持頭顯設備和安防攝像頭的應用,高可靠和低時延能支持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引導運輸車的應用,海量互聯網則可以通過成千上萬的傳感器,將工廠里的所有設備聯網。
但針對5G場景下的機器人,“我們要投真正能干活的機器人,而不是博眼球的機器人,也就是工業機器人、物流機器人或者能夠幫助病人康復的機器人”。
4)在物聯網領域,沈勁表示,5G支持下的海量物聯網有遠距離、大規模、高能效、低成本四大特征。比如說高能效,在電池供電的情況下,設備能夠在線長達10年;再比如大規模,每平方公里能夠接入的設備可以達到100萬臺。
沈勁指出,“對于物聯網的投資策略,就是要投向能夠提升規?;?、減少碎片化的平臺和技術。首先必須是交互技術,我們知道智能手機上一個關鍵的交互技術是觸摸屏,智能音箱的交互技術是語音,在工業場景中,交互技術仍然可以作為一個入門的技術,可以是圖像的識別,也可以是聲音的識別,或者是手勢的識別,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一個領域?!?/span>
另外,因為5G部署以后,人工智能將更多分布在網絡邊緣,所以邊緣計算也是一個關鍵技術。未來,工廠、園區、港口、工地都有可能建設自己的專有網絡或私有網絡,這方面不僅電信運營商可以去建設,創業公司也有機會去部署、運營、管理這些網絡并提供服務,這是值得關注的一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