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角度來看,全球封測前十大廠商中國臺灣占據5家、中國3家、美國1家以及新加坡1家。2018年上半年,來自中國臺灣的日月光和矽品兩家公司總和營收占比最高,達到30%。中國大陸廠商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為: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國內龍頭長電科技則是全球第三大封測廠商。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但自給與需求嚴重不匹配。2017年,中國僅僅芯片進口就高達2600億美元,超過原油進口,成為消耗外匯儲備的第一大“功臣”,也讓國外的芯片巨頭們賺得盆滿缽滿。這沒辦法,中國芯片的發展起點晚,并且還有《瓦森納協議》的重重阻礙。但是隨著2015年國家大基金的強勢介入,中國半導體行業持續快速增長。
其中,封測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大陸企業最早以此為切入點進入集成電路產業,因此多年來封測業銷售額在集成電路產業中的占比一直較高,封測產業增速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有了政策資金的支持,中國封測企業逐步開啟海內外并購步伐,不斷擴大公司規模。如長電科技聯合產業基金、芯電半導體收購新加坡封測廠星科金朋,華天科技收購美國FCI,通富微電聯合大基金收購AMD蘇州和檳城封測廠,晶方科技則購入英飛凌智瑞達部分資產。
三、中國封測行業迎來新的發展
國內封測企業與國外巨頭們相對比,我們會發現國內三巨頭的3年復合增長率比國外要高出一個檔次。如果國內企業自相對比的話,可以發現華天科技的3年復合成長率和毛利率的表現更為突出。
華天科技而言,特別是在2016-2017年,營收和凈利潤均同比大增超40%,業績表現良好。2018年則有所回落,前三季度營業收入55.6億元,同比增長4.42%;歸母凈利潤3.27億元,同比下降15.55%。
再看國內龍頭長電科技,2018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0.85億元,同比增長7.27%;實現歸母凈利潤0.17億元,同比減少89.42%;實現扣非凈利潤-1.20億元,比去年同期減虧2.34億元。縱觀多年的財報發現,長電科技的凈利潤時高時低,不像華天科技增長的那么穩健。
究其原因,長電科技和通富微電更多的是依靠外延擴張,獲得先進技術做大規模;華天科技則是更多依靠內生增長,穩健發展,更加重視國內市場的深度布局。
總而言之,未來幾年,芯片行業還將會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長,除了封測,還有設備、設計、制造等領域均會有不錯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