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訊:國家統計局28日發布數據,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9%,降幅比6月擴大2.6個百分點。工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月度工業利潤降幅擴大釋放了何種信號?
業內認為,工業經濟運行既受宏觀經濟影響,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不及預期,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受此影響工業生產和價格相對低迷,這是一些工業企業盈利能力下滑的重要原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王軍表示,新舊增長動力逐步轉換是新常態下經濟運行的重要特征。不過新興增長動力增長較快、體量較小,尚不能抵消傳統動力減弱帶來的下行壓力。因此在需求端持續低迷的背景下,產能過剩問題更顯突出。
統計數據折射出當前工業生產和銷售增長放緩的情況。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較6月份回落0.8個百分點,同比實際增長6%,當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跌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至-5.4%,是5年來最大同比降幅。
根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測算,因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7月份國內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減少5124.6億元,而同期原材料購進價格下降促使這些企業主營業務成本減少3761億元,兩者相抵后利潤凈減少1363.3億元,比6月份多減少149.3億元。
分行業看,1至7月,我國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1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保持增長,10個行業下降,其中上游能源原材料行業是“重災區”,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降幅都超過六成。
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日前發布了上半年業績報告,其中中國神華利潤同比下滑四成,中煤能源出現虧損。兩大行業龍頭業績下滑,是煤炭等傳統行業困境的縮影。
專家認為,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甚至經營困難,不僅可能影響就業穩定增長,而且企業用于創新的資源會減少,轉型升級能力受限,對此應予以充分關注。
在增速放緩、效益下滑的背景下,結構繼續優化顯得尤為不易。據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工業效益處處長何平介紹,盡管7月份工業利潤總體降幅擴大,但高技術制造業、消費品制造業利潤仍保持相對較快增速,同比分別增長8.4%和7.5%。
此前公布的月度工業生產與投資數據,也顯示了工業內部調整轉型正在提速:前7個月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 10.4%,比整體快4.1個百分點;在整體投資增速放緩的背景下,1至7月高技術制造業同比增長13.1%,增幅比整體投資和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分別高1.9個和6.8個百分點。
“去產能或將是下半年乃至未來幾年我們需要持續面對的問題。”王軍表示,工業經濟效益回落、工業價格低迷等因素相互作用,可能影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對此要從多方入手妥善加以解決。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宣布自8月26日起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5個百分點,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年內第四度降準降息。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降息有利于緩解存量債務壓力,促進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下降,普遍降準和定向降準一起實施,有利于促進銀行擴大信貸投放,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