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數據顯示,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生產穩定增長,國內生產總值61.7萬億元,同比增長5.0%。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8%,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7%,增速分別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1.8和2.7個百分點。其中,3D打印設備、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1.6%、34.3%和28.9%。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2.4%,制造業增長6.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0%。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9%。就2024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上半年,產業向“新”向“綠”轉型態勢更加明顯,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8%,比一季度提高0.6個百分點;集成電路、服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智能綠色新產品表現亮眼,產量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為經濟發展積蓄了新動能。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催生新的消費場景。新技術繼續賦能綠色發展,清潔能源生產較快增長,節能降碳取得積極進展,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提升。
今年以來,我國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需求正在逐步釋放。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下,上半年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7.3%,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54.8%;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0.0%,高于制造業投資0.5個百分點。大規模設備更新帶動了相關設備生產較快增長,惠及多個重點行業。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還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增強,新質生產力培育成長。今年以來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大國重器頻頻“上新”,國內首個“地面空間站”通過驗收,C919大型客機累計交付6架,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嫦娥六號”實現月背采樣返回,成功搭建國際首個通信與智能融合的6G試驗網,科技自立自強水平持續提升,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了新動能。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扎實推進,新產業新產品日益成為新的增長點。上半年,3D打印設備、服務機器人、智能手表等智能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1.6%、22.8%、10.9%。高技術產業投資持續較快增長,數字新基建加快建設,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得到較好發揮。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6%,快于全部投資6.7個百分點。截至5月底,全國新建5G基站46萬個;規劃具有高性能計算機集群的智算中心達10余個,智能算力占算力總規模比重超過30%。
我國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深入,能源生產消費結構持續優化。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4.3%,配套產品充電樁、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量分別增長25.4%、16.5%。光伏產業鏈增勢良好,主要原材料多晶硅、單晶硅、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5.4%、43.6%、42.8%。與此同時,清潔能源體系加快建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有序推進,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初步測算,上半年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
此外,我國高水平開放繼續深化,國際循環的質量進一步提升。在世界經濟增長動能偏弱、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我國外貿出口質升量穩,進口規模穩步擴大,對經濟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上半年,汽車、船舶、集成電路等產品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22.2%、91.1%、25.6%;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增長11.2%,占進出口總額比重提升至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