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哲則告訴記者,近期這一系列新能源電機并購重組項目都是基于資本層面的重組,“很顯然,他們希望搭上新能源汽車電機的快車,搖身一變成為新能源汽車概念股,這樣更容易吸引投資和利于企業定籌資金。”
自主電機企業與外資同臺競技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機市場存在三大類企業:一是精進、上海電驅動、上海大郡等傳統新能源汽車電機企業;二是大洋電機、中車時代、亞太股份等有一定實力和體量很大的外來企業;三是電裝、博世、東芝、西門子等技術儲備雄厚的外資企業。周清哲說,外資企業在中國僅是順便向整車企業提供新能源汽車電機業務,還沒在中國市場真正去“玩”。“我負責全球市場,經常跟國外汽車品牌打交道,他們對新能源汽車電機產品的性能要求很高,但國內企業還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周清哲表示,當前,國內企業一定要加強研發,把產品品質真正做好。
那么,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電機產品真的就“不堪一擊”嗎?其實也不盡然。精進一直在做高品質電機產品,早前主要以國際市場為主,多與博世、麥格納、東芝等汽車零部件企業競爭。相比外資企業,他們有成本優勢。周清哲告訴記者,在國際市場,如果企業沒有先進技術和高質量,整車企業是不跟你玩的。
作為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組電機項目責任專家,貢俊認為,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電機產品能夠滿足目前市場要求,與國外企業基本在同一起跑線上。與博世等外資品牌比,我們的電機本身性能是不差的。電機驅動系統主要由電動機、功率轉換器、控制器、各種檢測傳感器以及電源等部分構成。“我國新能源電機企業生產的控制器體積要比外資品牌大,目前我們正在想辦法解決。”他預計,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機產品大規模應用后,與外資的較量,主要看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可能在某些細分領域,國內企業的機會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