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完成了航空航天工業從無到有的一個過程,并且至此為止,做到了目前階段全世界已有的火箭發射技術、衛星發射技術、載人航天技術、空間滯留技術全面達成。
也就是你有的我都有了。
目前為止,只剩下了最后一個需要追趕的目標:探月
三、黃金時代
2013年12月2日,中國嫦娥三號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于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并準確入軌,發射取得圓滿成功。12月14日,嫦娥三號成功落月,標志著中國正式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探月技術的國家。
這是繼美國星條旗以后,月球上出現的第二個國旗-五星紅旗。
當然我國近幾年,還沒有載人登月計劃,據中國航天研究所的計劃稱,預計要到2024年,中國才準備實施載人登月。
等著中國人的腳印印上月球的那一天,甚至希望火星上的第一個腳印,也是中國人。
黃金時代還在持續當中。
中國的航天史大概就這么多,更具體的細節和許多奇聞異事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搜索。不過在我國航天史的發展歷程中有這么一個人,卻是不得不提的。
那就是開題便已經提及過的:錢學森
作為新中國航天導彈發展的第一任,錢老不僅僅是在原子彈氫彈方面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包括航天發展史,也少不了他的身影。
在錢學森那個年代,他是當時世界上最早從事彈道導彈、運載火箭、空氣動力學的少數幾位科學家之一,而且是三個領域同時涉足,錢老在當時表現出了驚人的基礎理論研究能力。
一段往事:
由于錢學森是世界上最早開始空氣動力學研究的少數幾位科學家之一,大家所熟知的二戰德國V1和V2導彈,正是德國科學家根據錢學森當時超前的研究成果,才突破導彈空氣動力學的關鍵技術。二戰末期給倫敦帶來巨大災難V1和V2導彈盡人皆知,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它們和錢學森的密切關系。
二戰末期盟軍攻占德國后,錢學森作為美國首席代表,前往德國接收德軍遺留的火箭、導彈、空氣動力學研究資料。數年后,錢學森親手為美國設計了有關導彈、火箭的一整套研究規劃,沒有錢學森,美國初期的火箭和導彈研究規劃無從談起,錢學森為美軍的設計的規劃,主導的美國此后長達20年的導彈和火箭研究進程,其在空氣動力學領域的著作,被作為進入此領域的入門必讀。
相信大家都知道,由于政治原因,最后錢學森被美國政府軟禁,并禁止回國,這一切皆是因為錢學森的價值太大。美國人明白放走一個錢學森,比送給中國五個師還要可怕。
事實證明,美國人還是低估了錢老的價值。錢學森不僅僅值五個師,他的回國直接送給了祖國兩顆核彈和一個衛星,國家最重要的兩個國防事業的起點因他而成。
如果那一年,美國沒有放走錢學森,也許國內的兩彈一星還得再晚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