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成為趨勢,GE(通用電氣)的工業互聯網成了許多企業競相學習的對象。中國有許多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案例,許多制造業公司都在自己的產品上加裝了傳感器、在線監測裝置,通過互聯網在線實時監控設備的運行狀況,提供遠程服務。但中國工業互聯網目前也只是單點、小范圍的嘗試,距離整個工業應用互聯網還差很遠。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信息化中心副主任代紅認為,現在德國已經率先研制的工業4.0標準和美國國家標準技術院(NIST)提出的工業互聯網標準框架,都是將標準化作為快速推動產業發展、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標準化是工業互聯網競爭的制高點。
工業互聯網存在三大障礙
從目前來看,中國各行業領域有一些類似工業互聯網的例子,不過都只是初具模樣。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首席專家蔣明煒透露,中國有類似GE公司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案例,如工程機械領域的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州工程機械,大型鼓風機的提供商陜西鼓風機、沈陽鼓風機等都在自己的產品上加裝了傳感器和在線監測裝置,通過互聯網在線實時監控設備的運行狀況,提供遠程服務。不過,這些系統都是專用系統,在大數據的分析應用方面有待提高。
而據儀器儀表商情了解,在光伏領域,陽光電源通過逆變器接入電力系統的遠程運維平臺,加入了云計算和大數據應用,是工業互聯網更進一步的嘗試。近兩年進軍光伏逆變器行業的華為公司也是如此,憑借在通信、網絡、軟件、云計算、大數據多領域的自主技術實力,構建了光伏用電遠程運維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