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遠程診斷、移動醫療、移動護理等領域將為社會資本帶來商機。據介紹,羅湖醫院團隊開發的一套遠程診斷系統,今年4月1日建成運營后,羅湖區所有公立醫院影像科均不再保留影像醫生、僅留技師,市民在羅湖任何一家醫院看病,所拍攝影像通過網絡上傳,由專家審核,若遇疑難案例還可在線聯系其他醫療機構會診。該中心日均處理500余份報告,至今約完成7萬份報告。遠程診斷、移動醫療、移動護理等將改變人們只能前往醫院“看病”的傳統就醫方式,社會資本參與醫院移動互聯網建設,將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醫療效率。
在可穿戴管理平臺的開發和利用上,也將擁有可觀的市場。從最簡單的血壓計來看,以前測血壓需要人工記錄,現在可通過藍牙或GPS定位直接把血壓數據傳到平臺。社會資本完全可以研究出一個公共平臺,將血壓計、心電圖、睡眠監測的生產商數據上傳,在線上由醫生來為患者提供服務。孫喜琢認為,深圳IT和互聯網企業眾多,在可穿戴管理平臺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3、在“小而精”領域一展身手
在中醫特色治療、社區衛生、養老與康復、基因檢測等領域,社會資本值得進入。
參與組建醫院是社會資本進入醫療健康領域的另一途徑。不過,孫喜琢提醒,就目前的階段來看,社會資本辦醫應本著謹慎的原則,不要辦心腦血管等大專科或者大的綜合性醫院,可以選擇小而精的專科、具有中醫特色的治療機構、有規模的社區衛生、康復和精神病、養老領域、醫養融合等領域來創辦醫療機構,尤其在養老領域,社會資本值得進入。
此外,在精準醫學、海外中醫院建設等方面,社會資本也可以一顯身手。專家預測,兩至三年內我國認識到基因檢測重要性的人群將占總人口的15%-20%,約3億人有潛在市場需求,每年基因檢測量在300萬人次以上,市場銷售額預計上萬億元人民幣。社會資本建設的基因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將會不斷增多。而在國外建立中醫院符合“一帶一路”的戰略,給當地百姓提供了更多的醫療保健方法或手段,因此,社會資本進入健康領域不僅可開拓國內市場,還可以延伸到海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