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 市場分析】裝備制造業升級戰打響,在隧道施工領域,結合隧道施工工藝要求及發展水平,大力開展機械設備研制,推動隧道施工機械裝備的升級,提高隧道施工安全質量保障水平,是隧道施工裝備行業的重要任務。
“中國造”隧道施工裝備“創新成就”
我國隧道施工裝備在近期取得不少創新成就:
11月10日,由中鐵科研院研制的CL102鑿巖臺車在成都正式下線。這是中鐵科研院積極響應國家安監總局等四部門去年9月聯合印發的《隧道施工安全九條規定》,以科技創新促進隧道掘進作業機械化裝備升級換代的成果,它的推廣使用將有效提升隧道施工的安全保障水平,有利于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11月14日,中國國產首臺鐵路大直徑盾構機在長沙下線。這一高端裝備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它的成功下線填補了我國鐵路大直徑盾構機自主品牌的空白,標志著國產大直徑掘進裝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又取得了一個新的突破,能夠滿足隧道施工安全、快速、環保的要求。
12月2日,我國自主研發的首臺隧道施工高端裝備“模塊化門式多功能鑿巖臺車”完成結構件主體制造,主要是針對Ⅰ—Ⅲ類圍巖隧道全斷面(或正臺階)鉆孔、裝藥、打錨桿、立鋼管拱等施工作業,是一種履帶走行、多鉆臂、多功能的新型全液壓鑿巖臺車,適應當前隧道施工人力成本大幅上升、隧道施工安全要求日益增強的大環境,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智”造;
鐵路隧道內的施工是非常困難的,現在有了這些新裝備運用,一方面解決了非正常照明情況下的作業,另一方面減少了成本支出,是增收節支的有效措施,這是機械裝備升級所帶來的“福利”。
一帶一路促進機械裝備智能化升級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為施工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從需求端來看,“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無論是從國內需求或是未來區域經濟合作的角度分析,這些國家對于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均極其旺盛。
面對“一帶一路”帶來的世紀機遇,很多施工企業可謂躍躍欲試,不想錯過這次難得的饕餮盛宴,一些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也已經斬獲頗豐。施工企業要有效參與“一帶一路”大戲,就必須要推進機械裝備的智能化升級,
目前國內隧道施工已部分實現機械化,但開挖和立拱架這些勞動強度大、作業人數眾多的工序,仍然處于人員密集或半機械化狀態,安全隱患極大。模塊化門式多功能鑿巖臺車的研發,將大大改善隧道開挖面作業人員過多、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的現狀,填補國內隧道施工裝備領域的空白,加快推進我國隧道施工全機械化,打破國外企業在隧道施工裝備領域的壟斷,提升中國施工企業在“一帶一路”國際市場競爭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