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將是5G、量子通信、物聯網等技術的重要應用期,這意味著各種新一代信息技術將逐漸開始大規模商用,并進入產業化階段。
從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互聯網 ”概念至今,作為互聯網產業發展基礎和延伸的信息產業,就備受各界關注。在3月5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再次明確要推進信息技術發展,除了給出“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促進制造業朝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發展”的總體發展方向,還給出包括促進重點項目發展的一系列促進措施。
除了繼續推進信息產業與制造業融合外,“十三五”規劃還提出十余項涉及信息產業未來發展的具體措施。其中包括發展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項目,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戰略,培育集成電路產業體系、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顯示、移動智能終端、第五代移動通信(5G)、先進傳感器和可穿戴設備等產業成為新增長點,加速北斗、遙感衛星商業化應用,建設高速大容量光通信傳輸系統,建設物聯網應用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支持公共云服務平臺建設、布局云計算和大數據中心,加快國家統一電子政務網絡建設應用,打造電子商務國際大通道,構建國家網絡安全和保密技術保障體系等措施。
其中,“培育集成電路產業體系,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顯示、移動智能終端、第五代移動通信(5G)、先進傳感器和可穿戴設備等成為新增長點”,以及“建設物聯網應用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等措施和當前產業發展趨勢高度吻合,被普遍認為將對我國未來信息產業發展起到重大促進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就表示,信息產業將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不但會為經濟提供必要的支撐,自身也將進入快速發展期,為經濟增長貢獻重要的力量。
從此前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的專項研究報告來看,“十三五”期間,我國信息產業市場前景巨大,集成電路、信息通信設備、操作系統、工程軟件、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軟硬件,將是這一時期的發展重點,單個細分市場的市場規模均在千億級別。此外,隨著互聯網 戰略的不斷推進,信息產業還將逐漸滲透進其他行業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屆時將催生一大批全新的服務和業態,進一步擴大全產業鏈市場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