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行業的發展仍較為緩慢,除了在工業應用領域,3D打印獲得相對較快的發展,在更為廣泛和普遍的商業應用和大眾消費領域,3D打印更多的還停留在噱頭的階段,大部分企業掙扎在生存線上。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阻止了3D打印技術像互聯網技術一樣的快速普及和商業化應用呢?
大眾化的困境
3D打印當前對制造業有很大的輔助作用,但對于一般市民來說,不具備實用性,所以用戶狹窄。當前國內運用最多3D打印機為FDM機型,其價格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是一般市民能夠承受的范圍。但FDM只能用作打印塑料模型,耗材強度達不到不能實際運用,對一般市民來說作用可有可無,從而致使3D打印用戶群縮小,還談何商業應用擴大。
門檻高
互聯網技術的極速普及得益于互聯網領域對易用性極致的創新,涌現了一批以極致用戶體驗而成功的公司,如蘋果,谷歌,騰訊等。然后,在3D打印技術領域,這樣的針對用戶的創新卻乏善可陳。
一般市民會運用三維建模軟件建模、修模的人鳳毛麟角,寥寥無幾,這是阻止3D打印大眾化的原因之一。過高的技術門檻擋住了絕大部分即使對3D打印有興趣的人。3D打印則需要三維模型圖,才干打印出實實在在的模型,所以不會建模,3D打印機買來也無用,只能放在家里當擺設。當前一般人中,能運用CAD、3Dmax等三維軟件的人不多,除了從事建模職業、機械制造業的學生以及建模愛好者,其他人完全對此陌生。
材料有限
對于3D打印行業來說,設備、軟件以及材料是極其重要的三個方面。而市面上對設備和軟件的重視程度都遠遠大于對于材料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