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儀器儀表商情網 行業前瞻】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航天儀器儀表技術發展得到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大力支持,為導彈、火箭、衛星、飛船及地面試驗等配套了大量的儀器儀表,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研究、開發、應用體系。如導彈、運載火箭測控系統,經歷了手動、頂序程控、計算機控制、CAMAC總線、VXI總線、1553B總線為特色的發展過程,形成了目前單板機、單片機、DSP芯片為核心的模塊化儀器的開發與應用,以CAMAC、VXI測試總線為標準,采用FPGA技術,設計開發了CAMAC、VXI通用、專用系列模件,P淚、PCI總線的系列模件也在開發中。
航天儀器儀表主要包括以下兩類:
航天測控儀表:導彈、火箭、衛星、飛船發射及飛行過程中的各系統的狀態監測與控制傳感器及儀表;地面試驗用的數據檢測、采集、記錄處理儀器儀表。
航天慣性儀表:導彈、火箭、衛星、飛船等用的慣性制導、導航、姿態測量、穩定用的陀螺儀、加速度計及由它們構成的儀器儀表;地面定位、定向及尋北、對準用的慣性儀表等。
航天儀器儀表的特點是高精度、高可靠、小型化,適應航天各種惡劣使用環境。近年來,正在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發展。
2. 國內外發展現狀及問題
國外兩個航天大國美國和俄羅斯(前蘇聯)的航天儀器儀表技術代表了國際航天儀器儀表技術的發展水平,不僅應用的數量、種類多,而且技術先進。例如,美、俄的航天飛機和飛船都配套了3000只以上的傳感器;航天慣性儀表已研制出三代、十余類、上千個品種規格。從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到伊拉克戰爭高精度武器的大量使用,充分表現了現代航天儀器儀表技術的特點是高可靠、小型化、高精度、智能化、數字化。
國內航天儀器儀表經過四十年發展,形成比較完整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系統,具備了相當規模的生產能力,基本滿足航天產品的需要。同時還用于海、陸、空等軍用或民用領域,其整體技術水平在國內處于先進地位。
為使航天儀器儀表技術能夠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更好地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近年來在立足航天應用的同時,開始注重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并逐步開始開展產業化工作。由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自主開發完成的磁致伸縮液位及位移測量系統和濺射薄膜壓力測控儀表,不但用于二十多個航天型號,而且可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紡織、機械制造、環保等行業,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2002年國家提供了產業化貼息貸款。其產業化的目標就是要全面替代進口產品,實現國內市場60%的占有率,同時打入國際市場,樹立民族優質品牌的形象。
3. 發展戰略目標和意義
在2020年,航天儀器儀表的發展戰略是:以航天型號需求為牽引,以產業化應用為目標,大力發展航天儀器儀表技術,為國民經濟建設和裝備制造業現代化服務。發展目標如下:
☆確保新型航天型號的高可靠、小型化、高精度、智能化、數字化的需求;
☆拓展航天儀器儀表在軍、民用領域的應用范圍,實現產業化,建設以航天高科技為主導的、具備規模生產的產業化基地;
☆航天儀器儀表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替代進口產品,打入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