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產示波器公司普源精電發布了一個投資者活動關系紀錄表。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國產示波器的一些芯片卡脖子。
據該記錄所說,通用電子測量儀器行業是一個千億級的賽道。根據年報等公開資料的檢索,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是德科技(Keysight)年營業收入超過 49 億美金,美國的福迪威(Fortive,丹納赫集團旗下,Tektronix 母公司) 年營業收入約 53 億美元、德國的羅德與施瓦茨(Rohde & Schwarz) 年營業收 入約 23 億歐元,僅僅這三家營收規模就超過了 125 億美金。
相比之下,國內相關廠商的規模確實差距較大。全球電子測量儀器行業玩家不多,頭部效應非常明顯。正視差距、突破技術、培養人才并迎難而上才是國內產業的正確發展道路。
按紀錄表所說,全球電子測量儀器領導廠商大多都擁有 70 年以上的發展歷史,上述提到的是德科技,可溯源于惠普(HP)公司,成立于 1939 年,泰克成立于 1946 年,羅德與施瓦茨成立于 1933 年......由此可見,國內公司起步時間要晚很多,這可能在國內科技行業是普遍的。
芯片的“卡脖子”
普源精電以自身為例,對國產示波器發展瓶頸進行了介紹。
他們指出,公司自從 2010 年-2018 年公司在 1GHz 帶寬停留了約 8 年,因為當時公司根本無法從 TI 或 ADI 公司等商用芯片公司獲取到可以用于 2GHz 帶寬的數字示波器芯片解決方案。但后來在自研芯片于2017 年發布后,公司三年內完成了 2GHz 和 5GHz 兩代國產示波器里程碑式產品的推出。其中的示波器信號處理 ASIC 專 用芯片具備 10GSa/s 實時采樣率,填補了國內示波器高速模數轉換集成電路設計的空白。與其具有可比技術指標的某知名芯片公司商用芯片在 2021 年才推向市場,且受到出口管制條例 EAR 管控。眾所周知, 申請許可證(license)不僅手續繁瑣、周期漫長,而且數量、年限和用途均受到嚴格限制。
普源精電強調,掌握示波器核心芯片的集成電路設計能力,保障了公司高端產品的戰略成功和商業回報。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公司并非“為了做芯片 而做芯片”,而是“必須且不得不做芯片”。
在他們看來,數字示波器真正“卡脖子”的芯片或器件要解決的問題包括高頻信號拾取,高頻信號調理,高速模數轉換以及數字信號處理等,每一個 步驟都充滿技術挑戰,高速模數轉換僅僅是其中一個技術卡點。
他們進一步指出,數字示波器高度依賴整體系統信號鏈路的完整性,以上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技術瓶頸,都會對整機性能和系統帶寬產生直接的影響。所 以,要推出真正的高帶寬數字示波器,不是單一模擬前端(AFE)或模 數轉換(ADC)的集成電路設計或應用,而是包括芯片、硬件、算法、軟件在內的系統級解決方案的推出。具備示波器ASIC專用芯片的集成 電路設計能力,是全球行業公認的第一陣營主流廠商的身份標簽。
自力更生是唯一出路
普源精電認為,電子測量儀器行業作為高科技行業,很多專業技術突破是需要時間沉淀和人才積累的。國內集成電路和材料工藝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也是一個現實問題,何況很多元器件甚至儀器的采購還受到出口管制條例的約束。
本行業國外頭部公司的核心研發基本都在本國,中國基本都是銷售、應用、支持和服務人員的人員配置,所以國內行業優秀的研發人才基本都是依靠自有體系培養,很難從外部成熟公司引進。
總體來看,起步時間較晚,材料工藝落后、出口管制約束以及人才引進困難是我們認為國內與國外產業差距的客觀外部因素,而國內 廠商技術和產品的相對落后則直接導致了營收規模受限。因為低端市場雖然銷售臺數龐大,但總體銷售金額和產品毛利都非常有限。國內產業唯有把握核心技術、突破高端產品,建立差異化優勢,才能真正擺脫低端同質化紅海競爭,在廣闊的藍海實現戰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