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黃源浩在香港理工大學、加拿大瑞爾森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 SMART (Singapore-MIT Alliance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師從光學測量泰斗 Michael Y. Y.Hung 教授、法國科學院院士呂堅、麻省理工 學院 George Barbastathis 教授等,研究了光學領域10個左右的細分學科,成為全球光學測量最頂尖的專家之一。
黃源浩曾在 Optics Letters 等著名期刊發表論文 20 余篇,并多次應邀做國 際學術會議報告、特邀報告,曾擔任國際學術會議分會主席、學術委員會成員以 及十多個國際性刊物審稿人。作為主要技術發明人累計申請專利 359 件,授權專利 142 件。
但是,黃源浩發現中國的科研人員在國外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一位美國研究員的年薪是50萬美元,中國研究員只能拿30萬美元。”黃源浩曾回憶。從那時起,他的心底便埋下了創業的種子。
2013年,黃源浩離開全球光學測量最頂尖實驗室,回國創業。2013年1月,他在深圳成立奧比中光,開始了3D傳感技術的研發工作。起初,奧比中光的主攻方向是工業用3D傳感。但黃源浩很快發現,工業級的市場規模比較小,很難成為一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于是他們把研發方向確定在消費級3D傳感上。
2013年底,蘋果收購了最早的3D攝像頭以色列Primesense公司,這讓黃源浩更有信心主攻商用3D傳感。“當時轉向的決心很大,現在回過頭看,這是公司的巨大轉折點,創業方向就是在過程中不斷摸索出來。”事后黃源浩屢屢提起。
研發出中國第一顆3D傳感器芯片,創造多項記錄
將研發方向瞄準消費級3D傳感市場后,黃源浩帶領團隊埋頭苦干,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開發中。
2015年,奧比中光成功開發出3D深度引擎芯片MX400,Astra 3D傳感攝像頭并實現量產,這是我國首顆3D感知芯片,由此奧比中光一舉打破蘋果、微軟、英特爾的壟斷。
短短不到兩年時間,黃源浩帶領團隊開發出具世界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消費級3D傳感器,使奧比中光成為亞洲第一家把3D計算芯片及3D傳感器真正實現商業化量產的企業,也是全球繼蘋果、微軟、英特爾后,第四家集研發、量產于一體的跨平臺3D技術供應商。
此后,在黃源浩帶領下,奧比中光在中國3D傳感領域站穩了腳跟,并向英特爾、蘋果公司等國際巨頭發起挑戰,創造了中國3D傳感產業多項記錄。
取代英特爾,成惠普3D傳感器供應商
2016年,奧比中光取代英特爾Real Sense,成為惠普sprout pro G2一體機的供應商。此后,奧比中光與惠普合作,正式開展3D掃描一體機的研發。
憑借強大的3D掃描功能,惠普sprout pro G2一經發布便獲得市場一致好評。在此之后,奧比中光與惠普繼續合作,研發了新一代的HP Z 3D Camera。據悉,首發于CES2018的HP Z 3D Camera采用了奧比中光Astra系列3D傳感攝像頭,相較之前產品,其掃描精度及性能有了大幅提升。
▲惠普與奧比中光聯手打造的HP Z 3D Camera
繼蘋果iPhonX后,推出全球第二款量產級手機3D視覺傳感器
2017年,蘋果公司率先使用了3D感知識別技術用于手機攝像頭并在全球發布iPhone X手機,掀起手機3D傳感熱潮。
誰會是第二個吃螃蟹的人?
在當時,作為國內唯一能將3D攝像頭技術落地量產的奧比中光自然也不甘落后。
次年(2018年),搭載奧比中光3D結構光傳感器的OPPO高端手機Find X發布:
據了解,上線當天,市場用銷量為這款產品投上了極具分量的一票,搭載奧比中光3D傳感攝像頭的Find X首銷47秒賣出10000臺,15分鐘銷售額突破1億元,京東、天貓等線上平臺被搶購一空。這為奧比中光贏得了全球第二家出貨量達百萬級的3D傳感器廠商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