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8月1日生效
《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8月1日開始施行,這意味著深圳已允許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合法上路。
據央視財經報道,其記者在 8 月 1 日預約了一輛 L4 級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進行體驗。可以看到,該車車身周圍配備了攝像頭和激光雷達,這些設備將讓車輛可以在 360 度擁有超過 200 米的精準感知。
相比此前的自動輔助駕駛車輛,這輛完全自動駕駛的出租車最大的不同就是主駕上不用坐人了。當然,為了保證車輛運營和安全,在副駕上配有一名安全員。其次,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車輛配備的屏幕上會顯示出周圍的人、私家車、自行車等。相比之前用一個個小方塊顯示周圍物體,升級后的車輛顯示信息更加具象和清晰。記者表示,在長達 10 公里的公開道路中,雖然車況較為復雜,但車輛行駛比較平穩和舒適。對于突發狀況,車輛也會及時反映,并且根據不同路段的限速和實時路況進行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該自動駕駛出租車在深圳市福田區已經有超過 200 個站點,每天在外運營和測試的車輛有 70 臺左右。由于目前仍是試水階段,所以乘客可以免費搭乘體驗。
《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是國內首部關于智能網聯汽車管理的法規,其明確規定列入產業目錄的智能網聯汽車,經過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后,方可上道路行駛。
對于交通事故劃分問題,該條例明確規定,在有駕駛人的情況下,可參照現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來處理;在無駕駛人期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于該智能網聯汽車一方責任的,由車輛所有人、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
智能網聯汽車上下游產業鏈獲發展機遇
智能網聯汽車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汽車、電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運輸等行業深度融合的新興產業形態。
當前,自動駕駛公司與整車企業合作成已經為行業一大趨勢。“汽車已經從機械產品變成一個大型的移動終端。”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夏珩說,一臺手機只有十幾個傳感器,而車載傳感器超過340個。智能汽車的普及將推動芯片、傳感器等元器件和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帶動遠超想象的生態規模。
一方面,我國在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領域有著較為雄厚的技術基礎,智能網聯汽車相關行業擁有較多企業,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具有較強的產業基礎。
另一方面,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推動了交通運輸領域的多場景需求,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具有較強的應用基礎。
深圳正打造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政策創新高地、產品應用高地、產業集聚高地。數據顯示,2021年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營業收入1066億元。相關企業超1200家,是全國最多的城市。深圳除培育出本土新興科技企業元戎啟行、裹動智駕等,還吸引百度、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頭部企業落地發展。在媽灣智慧港,38臺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運行,打造全球首個5G+自動駕駛規模化應用港口。
深圳以政策“組合拳”力推產業集群發展。今年6月6日,深圳出臺《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提出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等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同期,深圳市發改委印發相關行動計劃,目標是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營業收入達2000億元。(來源:央視財經、新華社、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