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吳證券發布研究報告《國產電子測量儀器龍頭,產品向高端化&綜合化發展》。以下是研報要點。
同惠電子:電子元器件測量儀器龍頭,深耕行業二十余載
同惠電子成立于1994年,專注于電子元器件測量儀器領域,在精密阻抗測量領域具有20多年理論和實踐積累。目前高端產品性能已達國際先進水平(毛利率穩定于75%左右),與是德科技等國際巨頭直面競爭。
(同惠電子廠區,儀商網配圖)
受益于高端產品逐步放量以及新產品的不斷推出,公司業績實現較快增長。2017-2021年營收從0.8億元提升至1.5億元,CAGR=21%;歸母凈利潤從0.3億元提升至0.4億元,CAGR=10%。
千億市場大而不強,國產替代進行時
根據Frost&Sullivan,2021年全球測量儀器市場達1023億元,隨著5G的商用化、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預計2025年市場空間將達1257億元,CAGR=5.3%。相較國際市場,國內電子測量行業增速更快,預計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363億元提升至2025年的467億元,CAGR=6.5%。然而我國電子測量儀器起步較晚,再加上芯片等核心元件受海外隱形技術制約,中高端產品長期依賴進口。
(圖片來源東吳證券研報)
電子測量儀器作為基礎科研工具,是國家科研自主可控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國家政策加速出臺利好國產替代。2020年以來多部門出臺政策支持高端電子測量儀器自主化。2022年9月起國務院、教育部、央行分別出臺政策,以政策貼息、專項再貸款的方式支持教育新基建,總體規模達1.7萬億元,貸款主體實際貸款成本不高于0.7%,增強了企業購置國產高端設備的意愿,國內高端儀器儀表龍頭有望率先受益。
高端產品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募投項目打破產能瓶頸
近年來公司已成功推出二十余款新品,涵蓋元器件參數測試儀器、電子安規測試儀器等領域。此外公司多年來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向中高端領域邁進,2017-2020H1高端產品收入占比由21.1%升至29.0%。
產能方面,2017-2020H1,公司產能利用率和產銷率均維持在90%以上,即將進入產能釋放期的募投項目將打破公司產能瓶頸。公司“智能化電子測量儀器生產制造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各類測試儀器6.5萬臺年產能。預計實現不含稅年銷售收入38,546.90萬元,年稅前利潤總額10,268.54萬元,項目經濟效益良好。目前該項目基建工程已于2021年10月完工并轉固。部分設備受新冠疫情影響,仍處于安裝調試階段,尚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預計至2022年12月31日將進入產能釋放期。
(報告出品方/分析師:東吳證券 周爾雙 朱貝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