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以來,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制造業持續收縮,雖然7月份我國制造業PMI回升至49.3%,但國家統計局調查中一些企業反映,當前外部環境復雜嚴峻,海外訂單減少,需求不足仍是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
7月2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更多支柱產業”“要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數字化轉型升級,已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近期,《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走訪了廣州、佛山、東莞等地,深入粵港澳大灣區多家制造業企業,通過探尋企業轉型歷程,洞察中國經濟活力脈搏。
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記者 于 宏
從廣州驅車一小時,就可抵達“東莞第一鎮”——長安鎮。這個只有81.5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0萬的小鎮,卻培育出7家上市公司,全球知名手機廠商OPPO、vivo,以及小天才等龍頭企業。在長安鎮,有近20萬產業工人為手機產業鏈服務。2022年,長安鎮規上工業總產值達2733.3億元。
走進長安鎮元崗街,便能看到釔虹精密的生產車間。這條狹窄的單行街上擠滿了類似的廠房,工廠的大門對著大門,宿舍樓挨著宿舍樓。這里就像是東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以下簡稱“大灣區”)制造業的縮影,產業鏈上下游在物理層面緊緊相依,走過一條街就能集齊一件產品的全部零件。
今年以來,全球電子消費市場持續下滑,產業鏈供應商受到嚴重沖擊。“越充滿挑戰的環境,就越要用數字化解決更多的問題,要最大限度將員工從繁雜冗長的流程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精力投注于產品良率提升、品質提高和產能增效上。”釔虹精密副總經理華建生表示。
這也是記者在大灣區制造業調查過程中最直觀的感受。在世界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國內經濟恢復也面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中小制造業公司正是通過數字化轉型降本增效,來應對一輪又一輪的挑戰。
從生產數字化到管理、服務數字化
包括CEO在內,釔虹精密只有45名員工,廠房總面積不過4000平方米,每天卻能生產出30萬件直焊式Type-C接口,這是Type-C充電線上的關鍵零件。其終端客戶包括索尼、任天堂等。
公司的生產車間有三層樓,涵蓋了直焊式Type-C接口生產的四個環節。記者注意到,在組裝車間入口處的顯眼地方有一張白板,寫有“組裝工單執行進度看板”字樣,但表格中并未填寫具體內容;旁邊一款液晶顯示器上展示著一張同樣的表格,內容詳盡,人員工單一覽無余。顯然,顯示器替代了傳統的白板。
這樣的“替代”在廠內隨處可見,記者注意到,釔虹精密的生產工序自動化程度很高,一個生產車間僅有1-2位員工進行日常檢查、尋找差錯。據悉,得益于高度的自動化,目前工人只需要負責機臺后面程序的管理。
華建生告訴記者,公司成立初期,生產流程是靠紙質化完成的。2018年以來,公司完成了從電子表格到ERP(企業資源計劃),再到企業微信平臺的數字化系統過渡。直至2022年12月份,通過基于企業微信平臺“基座”自建的“工單系統”應用,實現了可視化生產制造流程。
數字化轉型,成為近年來大灣區制造業企業主動尋求的升級方向。數字化不僅是車間的生產線自動化,更是管理、服務層面的系統改革。
走近佛山市日豐集團工業園,記者對這一點有了更深的感觸。日豐集團的工業園均實現了5G全覆蓋,生產車間內的數字化顯示器隨處可見,產線將實時數據傳輸到平臺中,現場管理人員以此進行分析決策。
日豐集團是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有8個生產基地、9家分公司、32個辦事處、1500多家代理商及10多萬家經銷商,都是靠數字化體系進行管理的。
日豐集團首席信息官尹浪告訴記者,自2016年起,集團就開始探索數字化轉型。從信息化重塑著手,建立了信息化底座,隨后通過對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方向深入,將自動化設備和平臺系統銜接起來。2021年以來,集團引入企業微信作為核心業務移動端的基礎底座,在承接了集團移動辦公協同平臺的同時,進一步鏈接企業上下游和內外部溝通。
日豐集團數字化轉型成效頗豐,尹浪列舉了三組數字:一是,過去三年,產品交付率從逾70%提高到超90%,準交率超過80%;二是,過去三年,廢品率下降了50%;三是,在集團人數維持不變的基礎上,2017年至今銷售額翻了一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