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圖:吳忠儀表公司科研團隊在研究如何提升產品性能。經濟日報記者 楊開新攝
左下圖:吳忠儀表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資料圖片)
走進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的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吳忠儀表公司”)生產車間,多級降壓調節閥、調壓撬用安全切斷閥、軸流閥等種類繁多且形態各異的產品令人目不暇接。近年來,該企業聚焦主業、勇闖新路,煥發出勃勃生機。
吳忠儀表公司是我國控制閥行業的龍頭企業,在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公司通過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實現了轉型發展。公司生產的控制閥已被廣泛應用于冶金、電力、化工、石油、輕紡、建筑等領域。
創新挑戰極限
什么是控制閥?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忠儀表公司原董事長馬玉山告訴記者:“控制閥是流程工業自動控制系統的執行器,成千上萬的控制點都要靠各種控制閥來控制。控制閥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控制系統的投運和工藝裝置的運行。”
從油田到煉油廠的各種生產裝置都采用大規模集中監測和控制,大部分操作都是在高溫或高壓下進行,介質都是各種易燃易爆的油、氣,因此保證控制閥的質量和可靠性最重要。
2023年底,吳忠儀表公司的產品參與我國首次燃氣輪機天然氣摻氫比例超過20%的試驗研究。吳忠儀表公司產品研發部調節閥室主任工程師金建云說:“為模擬真實環境,積累關鍵科學數據,需要用高溫排氣閥調節燃氣輪機的機后壓力。最難的是,這款高溫排氣閥要適應1700多攝氏度的溫度。”
“以前的閥門一般能承受600攝氏度至700攝氏度的高溫,一旦溫度達到1000攝氏度以上,有些金屬就會直接熔化。”金建云告訴記者。
公司研發人員認真確定閥門的綜合性能、技術指標、結構設計和材質,據此建立三維模型,進行數值模擬計算,并根據計算結果反復改進壁面厚度及冷卻方案。公司團隊還運用3D打印成型技術提高閥門的加工精度,優化閥門性能,最終成功生產出適應1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排氣閥,系統解決了高端控制閥的關鍵技術。
吳忠儀表公司瞄準國際前沿技術,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競爭力。燃氣輪機和航空發動機技術含量高,被譽為制造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吳忠儀表公司總工程師王學朋介紹,成功研制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高溫排氣閥,不僅為公司拓展高溫閥門市場奠定了良好基礎,而且對促進航空、電力、船舶等產業自主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等具有重要意義。
馬玉山告訴記者:“吳忠儀表公司主要從產品、制造、服務3個環節進行創新。”
近10年來,公司開發控制閥新產品60多款,其中有24款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獲得500多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參與修訂已發行國家標準25項。
專注實現價值
吳忠儀表公司成立于1959年,1998年6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但上市后因涉足領域太多,偏離了主業,導致企業競爭力弱化,缺乏“造血”能力。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對于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吳忠儀表公司而言,要保持市場優勢實屬不易。“如果做貨架式的控制閥產品,我們難以競爭過江浙滬等地的小企業,畢竟它們更靈活、負擔更輕。”王學朋說。
幾十年的發展讓公司得出一個結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擅長的才難以被替代,應該專注主業,做到最好。
“公司近10年發展很快,產值大幅增長。我們持續引領控制閥行業技術進步,努力做到研發一代、產業化一代、儲備一代。”吳忠儀表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常占東說,公司堅持“專業、專注、創新、超越”的理念,以大型裝備國產化替代為抓手,致力于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才能實現企業的轉型發展和智能制造。
談及市場拓展,常占東說:“想在高端裝備制造技術、使用性能的可靠性等方面與外國裝備一較高低,除了要在材料和工藝技術、加工精度和結構上提升外,還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繼續勇攀高峰,想方設法在嚴酷工況領域、高參數領域實現突破。”
吳忠儀表公司先后建立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寧夏自動化儀表院士工作站、寧夏煤化工控制閥工程研究中心與寧夏重大裝備關鍵調節閥研發創新團隊等創新平臺和創新載體。2023年,吳忠儀表公司被認定為自治區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
未來,吳忠儀表公司將繼續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創新服務模式,提升品質管理,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實現新產品的產業化,把我國控制閥產業做精做強。
管理重塑鏈條